【千古英雄人物】秦始皇第三章 明主治国 2
2016-04-14


三、地方行政,郡县制度


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度,设立中央直接管理下之郡、县、乡、亭、里等多级行政基层结构;该管理结构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到现在还在延续。
地方行政郡县制——秦始皇初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后增至四十郡,郡直属中央,置守、尉、监三长,分掌行政、军事、监察。郡下设县,置令(长)、丞、尉三长,分掌行政、文狱、军事。郡县主要长官由命官充当,由皇帝任免。

郡县制是中国历史重要里程碑。据《史记‧秦始皇本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初并天下⋯⋯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秦始皇肯定李斯所奏,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秦始皇建立大秦皇朝,使其后近一千七百年中国在管理制度上先进于西方各国。所谓“汉承秦制”(《后汉书‧班彪传》),两千年皇权时代之中国,在制度上基本沿袭秦朝制度。

秦始皇这套皇朝体制,是中国古代制度的文明典范,是中华民族的守护神。两千余年以来,疆土保卫、神传文化进一步丰富,都得益于这一皇朝体制。

四、修筑驰道,扩建长城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第二年,下令将原秦国故地与原六国境内旧道连接起来,并加以扩建为天子巡行天下的驰道。驰道中间称为“御道”,两侧称“旁道”。驰道宽阔平坦,在上面驾车速度极快。据汉代人记载,在驰道之上半日即可飞驰二百里以上。

秦始皇下令修数条以咸阳为中心之辐射状驰道。北至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东至成山头(今山东荣成),南至南海郡(今广州),西南至滇(今云南滇池附近),西至陇西郡(今甘肃岷县)。驰道宽十至十五丈,逢山开山,遇河架桥,路面全用石灰加胶土夯成。这些驰道,历经两千多年风雨,至今有些路段仍可见当年路面之形,可见其质量之高。

为消除北方游牧民族屡次侵犯之患,秦始皇下令修筑长城抵御外袭,并派遣蒙恬出兵讨伐。原来各国之间都有一些长城,但北方长城不完整;统一后他下令把原来各国间的长城拆除,再把原来秦、赵、燕三国北边长城连接起来,以防止北方匈奴南侵。给后世留下一条举世闻名之万里长城。
后世某些人,为诬陷秦始皇如何“残暴”,将春秋时齐国战将杞梁讹传为范杞梁,而有孟姜女寻其夫范杞梁哭倒长城的传说。还有些人为其立庙做像,颇费一番功夫。其实孟姜女哭倒长城,并非秦时长城,乃是齐国长城。明代作家冯梦龙在其所著《东周列国志》中于几百年前便作澄清。齐庄公之大将杞梁战死于且于门,“其妻孟姜氏奉夫棺,露宿三日,抚棺大恸,涕泪俱尽,继之以血。齐城忽然崩陷数尺,由哀恸迫切,精诚之所感也。后世传秦人范杞梁差筑长城而死,其妻孟姜女送寒衣至城下,闻夫死痛哭,城为之崩。盖即齐将杞梁之事,而误传之耳。”

修筑万里长城实是秦始皇最重要的丰功伟绩之一。后世伟人孙中山先生如是评论长城:“所以秦汉以后之事功,无一能比于大禹之九河与始皇之长城者⋯⋯”“中国最有名之陆地工程者,万里长城也。”“由今观之,倘无长城之捍卫,则中国之亡于北狄,不待宋明而在楚汉之时代矣。”

长城作为当今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不只其自身作为人类文化、技术之奇迹流传于后世,而且正是由于这万里长城的存在,有效排除了对中华大舞台神传文化演绎之干扰,使中华正统文化得到保护。

秦始皇当年为将岭南百越地区纳入中国版图,派屠睢为主帅,率五十万大军南征百越。但秦朝大军遭百越顽强抵抗,加之岭南山路崎岖,粮饷转运困难,以致秦军受创,三年兵不能进。

灵渠的部分河道(Farm/维基百科)


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隔着五岭山脉,本无水路可通。但是,长江支流湘江上源与珠江支流上源,恰好却同出今广西兴安境,且近处相距只有1.5公里许。只需沟通两江,中原地区船运粮草,则可从水路越过五岭,进入岭南。秦始皇看到这种地理条件,巧加利用,于秦始皇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命监御史禄,督率士卒在今广西兴安县境内修建一条人工运河,转运粮饷。在分水岭上凿出了一条水道,引湘入漓,造就人类河运史上一不朽传奇。

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4年),运河凿成,即是今日灵渠。它连接湘漓二水,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联通南中国水运网,使秦军得到源源不断的粮草补给和兵源补充,秦军迅速统一岭南。灵渠遂与都江堰、郑国渠同被誉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为世界上最古老之运河之一,且一直沿用至今。
来源: 《千古英雄人物》研究组 责编: Sarah

上一篇: 无畏三藏

下一篇: 诸葛亮最信任的武将是谁?


相关新闻

一周点击排行
过往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