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烟墟落里 --一个人的深圳情节

人烟墟落里 --一个人的深圳情节

2017-06-23

那一片墟落,是人迹罕至的山崖下、海边的小村落。沿著弯弯的山路,一直走,一直走,路尽头,远天连著大海,一片平地上,生息著一座小村庄。一幢幢白粉墙小楼,远远的围成一个村落。郁郁茫茫的草海之间,蔓延著一条白色小路,沿路前行,古老的大榕树,树下供著土地神和一个姓氏的祠堂。空气里充满了香火燃烧的檀香气息。庙堂是南亚式的色彩繁丽,芭蕉依著翠绿的墙面、金黄琉璃瓦,庙堂里通体一片洁白,廊柱间,悬浮雕塑的风范是民间的西风东渐。神龛上点著长明灯,宁静的阳光,斑斑点点的落在庙门前,新鲜的风吹拂,吹拂著原野,不知道风是从哪儿吹来?是来自这平坦的原野,还是不远的大海上?白鸟在风里潇洒的飞,长长的尾巴,一只一只飞过竹林、芭蕉、飒飒的柔软草海,盘旋在夕阳下。

沿著石子路,有小溪流穿行,溪畔有小小的老房屋、菜圃,那是司空见惯的--孤独的老祖父或老祖母的房子。人家门前码著柴禾堆,劈得整整齐齐的木材,晒在阳光下。菜园里种植的作物--龙眼、黄皮、芒果树、芭蕉、香柚。田间忙碌的农妇们,头上带著圆顶的斗笠,披下一片片的蓝布,遮住直射的阳光,亦遮住她们的脸,看起来静美又神秘。放眼村落前的原野,即便是过客的心灵,我依然感觉得到,一种神秘、庇佑的庄严力量,在这远离人寰的原野上……

这是大鹏湾的尽头,往前,陆地不做解释的衍生成为一片洁白沙滩,沙滩外是大海,汤汤漫漫的海水。这个村庄,很久很久以前,是谁第一个来到这里,点燃了第一捧柴火?那些人从哪里出发?为了甚么样的借由,需要远离故土,远离中原的书籍、井臼、祠堂、礼俗,一直走到岭南陆地的尽头——是大海阻挡了他执著远行的脚步么?他到底要往哪里去?这个夕阳下静静矗立的小村庄--她蕴涵著一个久远的故事。

另一片墟落,则已人烟无踪。这是在一座山上,盘山的路一径往上,山中很静、很静。有一片水库,高高的坝下仅存了半库水,石头晒在阳光里,洁白、粗糙,寂寥了很久的样子。洁白的云朵,像胖乎乎的棉花糖,就趴在山头上。我走著走著,就这样,看见了那座废弃的村落。齐腰的长草,草木中四散瓦砾,路口有一颗郁郁的大榕树,我还看见了竹子丛生在一面斑驳粉墙前,墙上还开了一扇小窗,木头窗框--横的窗棂涂了蓝油漆。这小窗镶嵌在墙面上,扑入我的眼帘,顿时,令这片空地生动起来,昔日的生活--人们的说话声,孩童绕著榕树追逐,小窗下的厨房爆油锅的声音,还有夜晚的明月悬挂在山头,风吹著小村的竹叶、榕树,照例是有情人在月下相约--这片瓦砾散落的草木之地,它原来也曾生息过人烟呢!村口的这棵老榕树,便是村落的集会地罢?!这真是伤感的景象。所有的人都走了,只有这堵墙、这颗树、墙上开了一扇窗……

从山顶望出去,蔚蓝的天空,白云低垂在山头,另一面山谷里,鲜花盛开,欧式建筑林立,尖顶城堡上方浮著鲜艳的热气球;绿茵茵的高尔夫球场,人工湖泊,还有黄金铸造的大佛,崭新的富丽的寺庙--这人造的东部华侨城,再远些,山下是汤汤满满的大海。南亚天空下的繁华,就是这样,满目城池,而一转眼,处处是天涯海角。

曾有一个黄昏,我们去杨梅坑看海归来,在山谷里一个农家乐吃窑鸡。那是座落在山路下的一个农家小院--木屋、菜畦、竹林,树枝上张挂著一盏盏红灯笼,厨房的灶膛间燃烧著原木,猩红的炭火烤著食物。我们坐在水间的凉亭里,说著闲话。

然后,就下雨了,哗啦啦的大白雨。南亚海边的雨水,永远带著那种开天辟地的力道,雨水磅礴呼啸,电闪雷鸣,白茫茫的豁天大雨里,草木失去了厚积的绿意。世界是原始的,山谷是远古的山谷,威武而深厚。唯有这修竹深处,烤窑鸡出炉的温热炭火、杯中的客家米酒,是珍贵的依靠。雨水中,我听见古早的那些迁徙者的脚步声,踏著响亮的雨水,走向更远的海边,他们沉默而茫然,被莫测的命运之手驱赶著。迁徙的队伍中,有新制的粗糙的木头钉起来的骨骸,那是在路上死去的老人和孩童。有人会流泪吗?在凉重的雨水中流下的、温热的眼泪?不,求生的人是没有心情哭泣的。他们在迁徙的途中,失去了许多许多,只余茫然而坚韧的意志——找到一个安全的、重山隔绝的、有水有土地的地方,活下去。

那一刻,我明白,雨水让我走入了时间的迷局。在哗哗的雨水中,我看见自己的背影,听见自己黯淡的脚步,时光的长途中,一个永远在路上的迁徙者。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

    一周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