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有归 大宋开国
2016-10-02


文︱宋紫凤

就在契丹兵的铁骑南下抄掠,四出横行的「打草谷」时,有个叫归德的地方来了一位异僧,他貌若豪侠,一手指地,高声宣说:不二十年,当有帝王由此建号。没有人知道他说的帝王是哪一位,但人人的心中却都莫名的期待有那么一位不世出的帝王出现,去抵挡辽兵,去一统中原。而这乱世间的种种纷争似乎都为著同一个目标——海宇一统,天下安宁。

周世宗下令废佛

十多年后,中原已经是后周天下,周世宗柴荣在五代诸帝中算得上一位有为之君。在其治下,国力复苏,但还是未能脱去贯穿于五代之世的武人用事,文人轻薄的时弊。此外,显德二年,周世宗为铸周通钱,下废佛令。天下寺院被废,佛像被毁,人心惶惶,殊非太平气象。

后周显德六年(西元959年),北方的边境上,契丹兵节节败退,周世宗率领他的北征大军乘胜追击。随驾从征的,还有殿前都指挥使赵匡胤。在后周将领中,赵匡胤骁勇善战,屡建大功,深受周世宗器重。

在军将之间,赵匡胤也人望极高。这不止是因为他器度豁如,生就一副领袖气质,也与他出生时,赤光绕室,体被金色,异香不散的种种神异有些关系。在众人看来,这样的祥瑞之征殊非偶然,而必有其兆。

就在后周军队准备挥戈幽州之时,军中却横生变故。周世宗批阅四方文书时,发现一只韦囊,开囊视之,得一木笺,其上赫然写道「点检作天子」。不知道是惊急之下,气血攻心,还是废佛之令,招致天谴,周世宗居然旧伤复发,危在旦夕,于是大军只得扔下契丹兵不管,拨转马头,班师回朝。

赵匡胤黄袍加身

回到京师后,周世宗立刻罢免张永德的点检之职,希望破除那不祥的谶言。接着,又将他所信任的大将赵匡胤任命为殿前都点检。不久周世宗驾崩,周恭帝即位。新即位的小皇帝对刚刚提为殿前都点检的赵匡胤又加恩厚赐,任命他为归德军节度使。

在崇元殿内,年仅七岁的周恭帝坐在龙椅上,一班老臣悍将立于殿下。此时的后周,虽然皇位顺利交接,然而尘埃暂且落定却未必不是一场巨变前的死寂。主幼国疑的朝廷,内忧外患的中原,在风雨飘摇中勉强挨到了这一年的岁末,而镇、定二州却传来契丹来犯,边境告急的消息。

显德七年(西元960年)正月初三,朝庭派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带兵北上,迎击契丹。军校苗训素来通晓天文,见日下复有一日,知道这是改朝换代的异象。苗训指示左右,说道「此天命也」。是夕,大军行至开封东北四十里处的陈桥驿,将士们相聚而谋「主上幼弱,吾辈死力破敌,谁能知道。不如先册点检为天子,然后北征,未为晚也」。

一番布置之后,天将明时,众军将集于赵匡胤寝所,在一众持刀露刃环立四周的将士们的簇拥下,赵匡胤黄袍加身。大家欢呼踊跃,将这位心中认定的天子扶上马,高呼万岁。

然而面对天意民心,赵匡胤似乎仍有疑虑。他揽辔端坐,号令诸将说:「太后、主上,吾皆北面事之,汝辈不得惊犯;大臣皆我比肩,汝辈不得侵凌;朝廷府库、士庶之家,汝辈不得侵掠。听命者有重赏,违命者决不宽赦。」诸将无不听命载拜,大军回师。

后周谢幕 赵宋登场

彼时,朝中忽闻军中有变,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韩通欲率众抵抗,被军校王彦升追杀。宋太祖仁厚,最重忠义,且忌滥杀。故而礼葬韩通,又追赠中书令,以旌其忠。而对于王彦升的违令,宋太祖恼怒不已,本欲治王彦升擅杀之罪,后为群臣以国基初定,不宜多杀为由劝谏而止。

不过,王彦升做为武将,却终身不得节钺。节钺者,符节及斧钺。是古时出兵征讨时,天子授给大将以示威信的信物。太祖仁厚,以此做为对王彦升违令擅杀的惩戒。

其余后周旧臣,在军将们「我辈无主,今日必得天子」的呼声下,知道大势已去,天命归赵,纷纷降阶罗拜,拥立赵匡胤诣崇元殿举行禅代之礼。

傍晚时分,赵匡胤在崇元殿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改元建隆。因赵匡胤先前为归德军节度使,想来,归德者,是众德之所归,亦是天命之所归。而归德又在宋州,故而定国号为宋。落日余晖之下,后周随之谢幕,而当太阳再度升起之时,便已是赵宋天下。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

    上一篇: 金庸家族六百年传奇,族谱惊呆网友

    下一篇: 【千古英雄人物】张三丰(7) 太极独步天下


    相关新闻

    一周点击排行
    过往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