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金银器珍品-----鎏金花卉纹银茶渣斗
2016-12-02

渣斗是一种用途尚有争议的古代器皿,从晋代开始使用,唐代以前多为越窑邢窑瓷器制品,金银制偶见,已知存世及出土的渣斗均为精工细作之高档器皿。由于其器型与唾壶相近,二者常被混为一谈,但真实功用可能大相径庭。现介绍一件唐代鎏金花卉纹银渣斗,造型设计优雅,图案线条流畅,平錾纹饰精美,诚为罕见的唐代金银器艺术珍品。

这件渣斗高12cm,承盘直径16.5cm,口内径1.6cm, 重244.5g。银质,钣金锤鍱成型,平錾纹饰,局部鎏金。弧形承盘,直颈,球腹,圈足。承盘呈四片八曲花瓣形,坡形向下至正中小口,隐起四道凸棱将承盘分为四区,每区平錾一株枝叶繁茂的花卉,叶瓣蔓藤对称,外周饰一圈鎏金草叶纹,内口饰八片花蕊,亦鎏金,每片内饰脉茎,但其中一片空白无饰,似为工匠的忽视失误。渣斗颈长1cm,上下两端连接盘与腹部。渣斗腹部呈球形,分四区,以纵列四道瓜棱形凹槽相间。每区内减地錾饰凸雕花卉枝叶及细鱼子纹地,下焊接外撇圈足。

顾名思义,渣斗似为承接食物残渣用的器具,其实这应该是后世的误解。首先,被称为渣斗的这种器皿在唐代时期应该另有其名。已知的唐代渣斗口内径均十分狭小,例如本器内口径仅为1.6cm,根本不可能承纳鱼刺残骨等食物残渣,只能是为承接液体设计的。大多数渣斗制作精美,可登大雅之堂,因而最有可能为茶具的一种。陆羽巜茶经》二十四事中并未提及渣斗,但列有「熟盂」一器,形状如何,则不得而知,其是否即为渣斗,则有待商榷。辽代陈国公主墓曾出土一件银渣斗,宣化辽墓壁画中亦多处出现手捧渣斗的奉茶图,说明渣斗是高档茶具而非盛放残渣之器,至于具体怎么使用,尚需进一步探讨。列为2009年中国考古六大发现之一的西安蓝田北宋吕氏大墓中出土的一件铜渣斗内发现有福建白茶,为渣斗作为茶具提供了明证。渣斗的名称初见于南宋《梦梁录》关于酒具的敍述:「酒市急须、马盂、屈卮、滓斗、筋瓶」及元人记载:「宋季大族设席,几案固必用筋瓶、渣斗」,这里渣斗似与酒具有关而与唐代茶具渣斗不同。实际上,唐代茶渣斗与唾壶在器型上及功用上均不同,只是后人将二者混淆。茶具用的渣斗,如本文介绍的银渣斗,大承盘,短颈小口,只能作茶具。而唾壶始于东汉,或侈口,或盘口,或加盖,易于接纳唾弃之残渣且易清理。一件是高雅清爽的茶具,一件则为藏污纳垢之器物,可见此渣斗非彼渣斗也。唐代的茶渣斗,似有正名之需,应加「茶」字以别于唾壶及宋代以后的渣斗。本文介绍的这件唐代银鎏金花卉纹茶渣斗,是具有博大精深的中华茶文化内涵的稀有文物,唐代金银茶具系列中的一件珍品。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

    上一篇: 《典藏悟语》收藏,贵在坚持

    下一篇: 看中国画时,我们看些甚么?


    相关新闻

    一周点击排行
    过往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