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缘何难拿诺贝尔奖  
2018-10-20

诺贝尔和平奖奖牌  (图片来源:Fotolia)


 【看中国记者黎小葵综合报导】2018年诺贝尔奖项日前已全数颁发完毕,中国大陆能否产出诺贝尔奖项得主?这个话题一直吸引国人关注。有评论直言,中国已经离诺贝尔奖越来越远,原因在于中国缺乏自由思想和言论空间。

中国学者邓聿文12日在英媒《金融时报》撰文发表了上述看法。他在文中开篇指出,“写下这个题目,可能一些人会不爽:中国不是曾经有人获得了诺贝尔奖吗,怎么能说离诺奖越来越远?不错,文有莫言,理有屠呦呦,但是,这充其量只能说中国已经打破了没有诺奖的尴尬,与我讲的离诺奖越来越远并不矛盾。”

他提到,中国与东邻日本相比,日本18年获取16个诺奖,几乎年年都有科学家获奖,包括今年;美国则是每年囊括诺奖几大类别的一半以上奖项。

邓聿文认为,美日科学家能够经常获奖与他们长期舍得在科研和教育方面投入有直接关系。

而中国,虽然近年在科研和教育上的投入总量超过日本,逼近美国,但因中国政治体制容不下异见与宽容,整个社会未来很难走的更好。

邓聿文指出,自莫言、屠呦呦二人获奖后,中国开始和诺奖绝缘,“摘不到果子,肯定有比投入更本质和关键的因素”。

他点出中国现在缺少两样东西。第一是中国缺乏自由思想和言论空间。

诺奖奖励的是原创成果和重大发现发明,但当科研人员和学者们挖空心思在一项具体的学术研究中,要论证体现马克思主义的“优越性”时,当局已经把中国科学取得的成果归功于体制内思想的指导,这在无形中给所有的科研人员和学者戴上了思想枷锁。

第二是中国行政体制和科研体制抑制人才的成长。

邓聿文指出,“做官也就罢了,偏偏官僚们还要把手伸向科研和学术,垄断和领衔科研与学术项目,以显示自己在科研和学术上也是一把好手”。

邓聿文说,中共体制下的社会,人的价值是由做官、官阶大小来体现,而且有官僚还将手伸向科研、学术,垄断了科研与学术项目。这让大陆科技环境中出现一种“不允许失败”的原则,但失败对科学研究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害怕失败反而让大陆科研人员不敢去尝试探索未知领域。

他坦言,现在尚看不到在这两个症结上打开缺口的希望,因此,虽然当局号称中国的教授、研究员、博士总数世界第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总数世界第一、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总数世界第一,但距离诺贝尔奖却是越走越远。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

    上一篇: 北京记者“在台找到归属感”  

    下一篇: 港“秘密警察”负责政治监控


    相关新闻

    一周点击排行
    过往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