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旅不带粮是哪一个朝代?
2016-12-15

中华民族的历史,多姿多采,在历史的长河当中,统治者最重要的治国信条,就是要关心爱护百姓,重视实行仁政,来取得百姓的认同。而仁政最重要的就是仁德,这是对统治者个人品德修养最重要的要求。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盛世的人民,可以行旅不带粮,路上有人款待,这么好啊!您猜是哪一个朝代?

唐太宗以仁为本

唐代贞观元年,青州因发生谋反的事件,监狱里抓满了人。唐太宗下诏派薛仁师去复查。

薛仁师到监狱后,就给囚犯们打开枷锁,供给饮食,送水洗澡。最后,只查办了为首的几个人。

朝中的官员孙伏伽,怀疑他赦免的过多了。薛仁师说:「遵照皇上的意思,大凡处理罪案,应当以仁恕为本。难道只为自己不被上面责难,就明知有冤,也不救吗?如果我执法公正,即使触怒了皇亲国戚,以身殉职,也在所不惜。」

后来,皇上为了尊重孙伏伽的意见,下诏派人调查薛仁师办案的情况,事实证实了他所赦免的人,果然原来是受到冤枉的。

从此以后,唐太宗对薛仁师更加信任。

贞观盛世

中国文化以儒、释、道为主干,这在唐朝达到鼎盛时期。这三家文化的核心,都以端正人心为本。这是法律的作用所远远达不到的。

唐太宗施行仁政,虚心纳谏,刑罚宽简,吏治严明,形成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少有的盛世。

贞观四年,一年只判有死刑犯二十九人,而且当时的社会现状,还是乱世刚刚过去,国困民穷,年成也不好的时候。其所以能够达到如此的治安良况,是因为重视了教化的作用,强化道德伦理,人心自我约束力大大加强。故遇上天灾,全国上下齐力抗灾,也并无怨气。

后来遇上丰年,社会便出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现象,这也是很自然的情景。接着,又出现了行旅不带粮,路上有人款待与送给,这就更非一般社会风貌所可相比的了。

所以史家将这一时期誉为「贞观之治」!

唐太宗改革极刑

唐太宗从一开始,就注重改革极刑。

《资治通鉴》记载:「皇上命令吏部尚书长孙无忌等,与学士、法官,共同议定改换刑律,放宽绞刑五十条,使死刑其改为断右脚趾。皇上还嫌它太惨,说:『肉刑废除已久,应以另外的办法代替。』」法曹参军裴弘献,则请改为加重劳役,流放三千里,时限为三年。皇上批准,下诏实行。

当时发现在选拔人才中,经常出现假冒资望或祖荫的人,于是下诏命令他们自首,不自首者,判以死罪。没有多久,却又出现有假冒事件,发现后,唐太宗很生气,当即下令判死。

兵部郎中戴胄上奏说:「按照新法律,应当流放。」唐太宗生气地说:「您要守法,就使我失信(已下令杀他)吗?」

戴胄说:「您刚才的命令,是出于您个人一时的激愤;而法律,则是国家取信于民的根本。陛下痛恨选拔人才作假,因此就想杀了他。但现在已经知道了这样不对,订出了新法律,就应当依法办事。这就叫做:忍小忿而存大信。」太宗说:「您能如此执法,我还有甚么担忧呢?」

戴胄经常不顾情面,犯颜护法,唐太宗都听从他,所以国家没有冤案。

(事据清代居士周思仁著《安士全书》)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

    上一篇: 「千金买马」和「千钱买琴」

    下一篇: 曾国藩20种处世大智慧生活中不可不知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