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金银器珍品——金炸珠天鸡尊
2017-03-02

文、图/赵睿  卓然堂

这是一件小巧玲珑,精美可爱的唐代金炸珠天鸡尊,艺术魅力无与伦比,金钿工艺炉火纯青,特在金鸡之年介绍,与同好分享,顺祝藏友们鸡年大吉。

此天鸡尊为袖珍型,高7.5cm,长9.5cm,重90.5g,金质中空。经过商用元素分析仪测定,整器含金92.76%、银6.14%、锌0.81%、铜0.28%、镍微量。浇铸成型,以金丝编累揑丝形成图案化的双眼、双翅、翎羽、细羽毛纹饰,细金粒充填纹饰之间。天鸡呈双脚立姿,顶冠钩喙,引颈欲鸣。颈部饰扭丝环。其揹负带唇管筒连于腹腔,唇沿下饰一圈带座连珠,筒颈部饰揑丝连环及卷草花卉。天鸡背与筒间接一弯柄,饰带座连珠。鸡尾平展后伸,上饰唐草花卉。双腿粗短,平錾鳞片纹,爪趾间有蹼。腹部满饰唐草花卉纹。整个作品揑丝工细腻,层次清晰,炸珠极细,颗粒均匀,铺设平整,一丝不苟,令人爱不释手,叹为观止。

天鸡为传说中的神鸟。晋人郭璞《玄中记》曰:“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一天鸡,日初出,光照此木,天鸡则鸣,群鸡则随之鸣”。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之句,但想象中的天鸡形象是甚么样子,史籍中并无记载。明清以降,形态各异的天鸡尊则见于景泰蓝制品及铜器中,但天鸡尊最早出现于何时,则不得而知。这件金天鸡尊采用高难度的炸珠工艺,具有典型的唐代纹饰图案及艺术特征,工艺登峰造极,虽然为掌中把玩之物,但仍开天鸡尊之先河,是前所未见的珍罕之器。根据其独特的造型设计、装饰风格、构成成分及其连带的其他相关资料,此器断为唐代似更恰当。

在众多金钿工艺技法中,金炸珠工艺是技术难度最高、程序最为繁复的制作方法。存世的中国金银器中运用这一技术的最早范例,当属西安沙坡村出土的西汉时期的小金灶及河北定州东汉刘畅墓出土的累丝镶嵌金羊。然而,这两件金炸珠器仅代表这类器物的冰山一角。2015年春季,美国最大的亚洲古董鉴定公司兼古董商TK Asian Antiquities,展出了一套十一件精美绝伦的金炸珠器皿,这套金器经多种科学测试而被断代为东汉,定为皇家之器。这组器物的面世,说明早在两汉时期,中国金银工匠已经娴熟运用金炸珠技法装饰点缀金银器,这种技术在东汉达到巅峰。唐代金银器发展迅速,西域传来的其他金钿技法逐渐取代了费时费工的金炸珠工艺,故唐代炸珠金器少之又少。晚唐以后,这种技法制作的金器未见报导。金炸珠法又称为“熔珠”或“吹珠”法,系将黄金熔化后的溶液注入水中,由于温度差别,金溶液在冷却瞬间“炸开”而凝固成极小的金珠。金珠的大小可能取决于水的温度,也可能与金溶液的成分及注入水时所用器具、方式及速度有关。形成的金珠则用于装饰器物。具体方法是先用白芨为粘着剂将金珠平铺固定在器物表面,上施焊药,然后加热熔化焊药,冷却后细小的金珠则焊接于器物而不脱落。焊药成分与被焊物相同,是按比例用金粉、银粉、硼砂混合而成。可惜的是这一工艺流程早已失传。笔者在与精于高科技技术鉴定的TK公司老板交流时获知,TK公司曾组织专家多次实验,试图重复金炸珠工艺,但未能成功。以现代高科技手段仍不能复制金炸珠工艺,其工艺诀窍、技术难度及操作经验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由此可见,这件袖珍唐代金炸珠天鸡尊,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中国古代艺术珍品,国之瑰宝。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

    上一篇: 关税降到3% 海外购画能省多少钱?(下)

    下一篇: 大众化收藏的时代正在来临


    相关新闻

    一周点击排行
    过往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