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发师也半郎中

理发师也半郎中

2020-06-23

文︱邓正梁
(正梁中医诊所院长)

自古百业为求生意兴隆,需有一手绝活,剃头匠也不例外,在简单的发型上作不出锦绣文章,便引申发挥,与医道挂勾,操练出几手绝活儿。

明朝默许儿童理发
据说理发业在中国的历史还没有很悠久。明熹宗朱由校于天启四年,由于太子头上生疮,诏御医诊治,御医当即甚是为难,不剃头不好敷药,剃了头有触冒天威之嫌,不敢妄动,只好奏明熹宗,明熹宗认为太祖朱元璋崇佛,又曾身为佛门,就诏来龙福寺的维那罗和尚来宫中为太子剃发,因此维那罗和尚成为天下第一剃头匠。

当时的剃头业仍不流行,只在儿童身上“牛刀小试”,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随便剃头的,老的不从,小的从,因此就默许儿童理发。明代传统五子登科灯会,就有五胖娃娃剃成五种发式,有的头上剃成“桃尖”形状;有的剃成“一匹瓦”形状;有的剃成左右双“抓角”、“戏蟾刘海”、“冲天炮”等,一直流传沿袭到清代。

清代剃头成为正式职业
清代开始,剃头业就成为一个正式职业了。自清军入关,顺治登基,就施行“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政策,征服华夏从“头”开始,下令剃发蓄留辫子,不从者格杀勿论。清政府将剃头匠集中起来,给予职称,叫做“待诏”,每人配发一套设备,称为“剃头担子”:一是三屉坐凳,内放剃刀、梳篦、磨石;二是生火炉子,上置铁铜锅煮热水;三是洗头铜盆,后竖一刁斗桅杆,上挂黄布牙边长方旗,上书“奉旨剃头蓄辫”。

清顺治十八年,郑成功组织洪门“金台山”结盟反清,72行皆可入门,唯将剃头匠拒之门外。清代剃头业尊罗和尚为开山始祖,清政府在京兆尹衙门和顺天府立案给予牌照,正式承认合法地位,并列为百业之一。

剃头匠使出十八般武艺
自古百业为求生意兴隆,多挣钱财,需有一手绝活,十八般武艺使出,剃头匠也不例外,在简单的发型上作不出锦绣文章,便引申发挥,与医道挂勾,操练出几手绝活儿,如:翻眼皮、刮砂眼、治落枕、治歪嘴歪脖、捏痧、止血、挖耳、剃胎发、给死人剃头等等,尤其是端打推拿、舒筋搥背,不开药、不诊脉,不论是外感风寒,还是劳损酸痛,利用敲、拍、揉、搓、推、拿、按、端、点等,再巧用各种手法,把关节弄得嘎嘎作响,动手动腿,还有配音——“嗨”、“哈”的声响。短短十几分钟理疗,有声有色,有张有弛,气血活耀,全身通泰,花一点小钱,获得意想不到的享受。

落枕酸痛之病,上医院似乎小题大作,不理它又非常痛苦。找剃头匠,少花钱,不费神,效果立竿见影,先提肩动手,揉大椎,推拿筋臂,拖下巴,拖后脑,左右轻转,猛闪一提,喀的一声,脑袋又轻转自如。医院有耳科,没有挖耳,有鼻科,没有剪鼻毛,剃头匠还有一套例行服务,如:绞汗毛、挖耳垢、扫耳孔、揉双耳,让人觉得被照顾得无微不至。

剃头匠还接了迎来送往的业务,如:婴儿呱呱坠地,至周岁要剃胎发,边剃口中还念念有词:“剃去胎发,越剃越发,人财两旺,金玉满堂。”“麒麟送子到府庭,朝中又添新贵人,状元及第登皇榜,禄位高升喜临门。”人死后,也要剃个头,体面精神去见阎王,总与医道打了点擦边球。

现代的理发师,用红、蓝、白三色旋转作招牌,红代表动脉、蓝代表静脉、白代表筋骨,又与医道沾了边,还有很多理发店有按摩服务。难怪古人描述剃头匠,都说是“半个郎中”!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

    一周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