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文橱窗:古典与优雅之美《雅典学院》
2015-09-07
《雅典学院》(La Scuola di Atene,The School of Athens)是拉斐尔(Raphael)的著名钜作壁画,背景是在有着古代雕刻和浮雕装饰的建筑大殿中,以柏拉图(Plato)和亚理斯多德(Aristotle)为中心,画出各个古希腊或近东的哲学家、科学家正在讨论或沉思学术,每个人物动作及手势、姿态精密准确,将其个别的思想特点,以最易让人理解和感觉的方法绘画出来。

全图总计绘有五十二人,画面上人物众多,可是很有条理的将不同时期的哲学家、数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画在画面荟萃一堂,也聚集了古代伟大的古典思想家和当代理想家的形象,颂扬著和谐、理智和宇宙自然的真理,画风古典优美,可称其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品。这幅画的主题显示出了:追求至真必须要透过信仰的途径,并且由理性之光给予引导。

柏拉图“洞穴理论”

柏拉图有一个著名的“洞穴理论”:假设有一群囚徒在洞穴中生活,他们被囚禁在洞穴里面,手脚都被捆绑,身体也无法转身,只能背对着洞口。

单单面对一堵墙,他们的背后燃烧着一堆火,火光照射,将影像反映在他们前面的墙上,在那面白墙上他们看到了自己以及身后到火堆之间事物的影子,由于他们看不到任何其它东西,这群囚犯会以为影子就是真实的东西。长期下来,囚徒们以为这些就是全部的世界了。当有一名囚徒被释放后,挣脱了枷锁,摸索出了洞口,看到外面的世界,发现那才是真实的世界,基于对同伴的友爱,他又回到洞穴中,试图向其他人解释,那些影子其实只是虚幻的事物,希望能帮助这些昔日难友了解全部的世界,并向他们指明光明的道路。但是对于那些囚犯来说,回到洞穴的那个人似乎比他逃出去之前更加愚蠢,并且向他宣称,除了墙上的影子之外,世界上没有其它东西了。

柏拉图利用这个比喻来告诉我们,在真理的阳光照耀下的是实物,而我们的感官世界感受到的,不过是那白墙上的影子而已。与天比起来,人恍若生活在地下洞窟的囚徒。

文艺复兴盛期代表作品

画幅最中央的柏拉图左侧腋下夹着他的著作《蒂迈乌斯篇》,右手食指比著天,暗示天是一切人类知识的泉源;亚理斯多德一只手掌向前伸,代表实践的具体性。
前景台阶上的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540~480 B.C.)独自沉思著事物的永恒流动;斜躺在阶梯上半裸著的老人,是古希腊犬儒学派学者第欧根尼(约活跃于西元前4世纪)。

左上穿绿袍转身向左扳着手指正在说话的是苏格拉底(Socrates,469~399 B.C.);右下弯著身子,手执圆规量著几何图形的是欧几理德(Euclid,330~275 B.C.)。

左前方蹲在一块石板上解释比例系统、头顶秃的老者是数学家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580~500 B.C.);最右边背对着观众手持地球仪的是天文学家托勒密(Claudius Ptolemy,100~170 B.C.),面对我们拿着天文仪的是创立祆教的所罗亚斯德(Zoroaster)……

拉斐尔画站立在画幅中间、手指向天空的柏拉图的形貌,是以达‧芬奇为原型绘制的;手执笔、坐在前景台阶上、倚桌沉思的赫拉克利特具有米开兰基罗的相貌轮廓;而在画幅最右边、向外注视著观众的是拉斐尔的自画像。

拉斐尔对他所画的人物必定有深刻的研究和观察与要表现的意涵。古希腊特尔菲的阿波罗神殿有一句名言:“认识自己”;这三者的画像在画面如此安排,让人觉得隐喻的画意呼之欲出,这人文荟萃的舞台,风云际会的时代,众生转世轮回、角色变换不同,所为何来?值得人们深思找个明白。

触动人心的神传文化

整幅画的画面设计,构图层次分明,高大的古罗马半圆形拱门背景使空间透视有很强的纵深感,图中大殿中间的厅堂通道和阶梯使画面平衡且稳定,人物对称均衡、疏密得宜。穹顶下有两个雕像,左边是象征艺术、光明的太阳神阿波罗(Apollo),右边是象征智慧的女神雅典娜(Athena)。

全画宁静、稳重而平和,气魄宏大。拉斐尔画的《雅典学院》如此的古典、优雅:在这个历史舞台上,一切演出是如此和谐、神圣。真正正统的神传文化,永远都能触动我们的心灵。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Lisa

    上一篇: 世间考的是文章 神明取的是德行

    下一篇: 《红楼梦》里,十大稀世古董珠宝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