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死人不偿命的“陶城嗡鸣声”
2016-02-28

家住美国新墨西哥州陶城市的约翰原本是个完全正常的人,但连续几个季度了,每天深夜里,他都必须睡在公园的椅子上,每个白天,他都不得不在城市中心的广场上闲逛,而他的妻子则负责带给他食物和饮料。他怎么过上了这种生活?因为约翰无论在这个城市的哪个角落,耳边都萦绕着一种挥之不去的“嗡嗡”、“隆隆”、“辘辘”的莫名噪音,只有城市中心广场和那个公园才能让他摆脱这种噪音对他的烦扰。

全球低频噪音风波

这种噪音不只让约翰一个人变成了“怪人”,在他的城市,还有很多人深受这种所谓“低频噪音”的迫害。陶城及其周边地区是美国最著名的“嗡鸣区域”,这里的很多居民经常被这种噪音侵扰,几乎陷入疯狂的地步,因此,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陶城的嗡鸣声”。但陶城并不是世界上唯一的受害城市,类似的例子还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台湾、德国、瑞典、丹麦、加拿大和美国其它很多州的城市中发生过。

早在1977年,一家英国报纸就接到了将近800封来信,人们抱怨说,有一种不间断的嗡嗡的吵杂声,导致了他们失眠、头昏眼花、呼吸短促、发热、焦虑、易怒、健康恶化、无法阅读和学习。现在,受害听众甚至组建了一个“低频噪音受害者协会”组织,因为在英国,已经有数人不堪忍受,因此而自杀。

据官方资料,全美国的几千人都在抗议这种令人苦恼不堪的噪音。可以推测,这只是个极为保守的数字,因为很多人不愿对别人说及此经历,以防别人把他们当成“疯子”或是“怪人”。所以,一定还有相当多未报告的案例。

关于未知噪音的已知情况

对于这种噪音,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听到低频的嗡鸣声,有些人听不到,这并不是说噪音不真实,而是听到的人的听觉灵敏度要强于其他人。

没有听见过这种嗡鸣声的人首先会怀疑:这莫非是集体性的耳鸣?听众由来自各行各业的男士、女士组成,他们神志都很清晰,也有着正常的判断力,没有任何“怪癖”和不正常的迹象。他们非常确信,所听到的声音不是从他们的脑中或者耳中发出,而是从墙壁、地板和天花板上传过来,而在户外时,它们也是从外界传过来。

没有人知道它什么时候开始,先是很少的一部分人听到,后来更多人也接着听见,于是把这些“相互的听众”连接在了一起。噪音开始以后就一直延续,不会减轻,强烈干扰他们的睡眠。通常,嗡鸣声只能在安静的环境下才能听得到,在车里和房间里感受得会比户外要强烈得多,听起来就像一个遥远地方的柴油发动机在空转。

这种噪音已经存在了至少几十年了,成为不折不扣的“吵死人不偿命”的噪音。

美国国会展开调查

嗡鸣声的受害者感到极度痛苦,因为他们想尽办法,却丝毫不能缓解这种影响。难道任凭噪音严重侵扰成千上万人?1997年,美国国会派一批从全国最著名的实验室和研究所的科学家和观察员去深入调查陶城的嗡鸣声。

国会派遣的调查组由一支十几位科学家组成,最终由穆利斯和波特提完成研究报告,他们确保了此项调查的公开性,并且接触到大部分人群。

调查组的第一步是寻访听众,试着确定嗡鸣声的性质、频率、出现时间以及对听众的影响;第二步,统计陶城及周边社区的居民数量,以测定此声音传播的广度;最后,他们再确定声音的来源。重要的是,这个小组明确的兴趣在于确定此现象的原因,而不是质疑此事的存在性。他们的共识是:有件事情发生了,只不过它看起来无法解释。

最初的调查集中于10位听众,结果发现嗡鸣声是持久稳定的,而每位听众对嗡鸣声的感觉是有些不同的,有的觉得是卡车低沉的辘辘声,而别人则感觉是一种更为稳定的、脉冲性的声音,但音调也很低沉。听众向调查人员描述了那种声音对他们日渐严重的影响,说它不仅导致了厌烦情绪,还有耳部压力、高烧,甚至鼻血。它看起来并不是一种自然现象,倒像是人为的。一些听众相信这种声音和新墨西哥州附近的军事设施之间有关系,还有可能和海军的超低频站台有关。

调查组在广泛接触陶城当地居民后,推测陶城有大约2%的居民是听众。听众数量如此之多!专家们开始寻找低频嗡鸣“外在来源”的可能性。结果,各项测试都没能揭示可以说明声音来源的任何背景噪音,正如穆利斯下的结论:“没有已知的听觉信号可以说明嗡鸣声的来源,也没有地震事件来解释它。”

在剔除了外在来源的可能性之后,调查组开始集中精力检测听者的内耳,企图研究这些人的听觉频率敏感性。现在,这些调研还没有完全结束,但有一点已经可以确定,就是声音来源肯定不是多数人一开始怀疑的那样,由耳鸣造成。穆利斯更倾向于这种想法:这些听众已经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敏感性,能显著察觉20~100赫兹频率范围的声音。因此,调查组把他们的研究方向调整为:理解部分人的耳朵如何感知低频能量。

听声音可以不用耳朵!

在研究报告中,穆利斯指出:“我们国家正在逐渐增大电子噪音背景,因此我们将会迎来越来越多的无线电磁式发射机,声音的来源可能正是存在于这种电磁背景的建立上。”他相信,有一种可能性,是某些人直接通过大脑而不需要经过耳朵就能够听见那些低频的电磁声。

这个设想其实很好理解。当生命还在子宫中时,胎儿的皮肤就一直充当了首要的感觉器官。从皮肤中,发育出了眼睛、鼻子和耳朵。耳朵专司听觉的功能,穆利斯认识到,皮肤也可以是一个器官,所以,如果有一种把信息从皮肤上传送到大脑的方法,那么就能实现信息和大脑的直接对话了,自然,这样就绕过了耳朵。

曾经有一位发明家佛莱纳根教授,还根据这个思路发明过一种新技术——“脑听器”技术。简单说来,只需把脑听器接到收听者的皮肤上,安装在皮肤上的两个小电极就可以传递无线电波,该仪器再将无线电波调整为一种神经信号,传递到第8根颅听觉神经,然后直接传送到大脑的感知中心。也就是说,脑听器能够让声音在没有通过听觉导管、骨骼和神经等我们通常涉及到的听觉部位的情况下,“听见”声音。

佛莱纳根的脑听器研究为陶城嗡鸣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正如穆利斯指出的那样,我们的周围环绕着大量的低频设备,它们运转时都发出60赫兹左右的声音。这种频率的集合很有可能同皮肤产生共振,导致皮肤和大脑之间直接的神经连接。

“被逼”提出的种种解释

至于穆利斯提到的低频声源,几十年来,快要被逼疯的人们一直四处寻找这些在他们看来“故意制造噪音”的讨厌机器和人。他们把声源定为煤气管、地震、地下军事基地、电子路标塔、总水管、地铁和水泵、发电机、鼓风机、变压器、无线电和电视发射塔周围的电磁场和微波,等等。不过,到目前为止,这些噪音声源还都未经确认。

当然,人们还提出了很多种其他解释:噪音来源于政府的一种隐蔽的秘密研究实验室;自然发生的地质事件,比如地震;与潜水艇通讯的极低频率的无线电传输;从未知来源传来的次声;未知来源的微波听觉效应;由流星在大气上层的瓦解等大气现象导致的音频电磁发射的变化,这种说法基于大量流星在上层大气中瓦解所产生的电离层和地球电磁场的相互作用,会释放出音频范围内的力,比如狮子座流星雨导致的音频效应;遥远工厂和汽车噪音的衰减,此理论强调,由于声音在大气中传播时,高频率会比低频减少地更快,因此相对来说,低频会传播更远的距离,而低频声音可被墙体和几何建构放大,听起来就像模糊的隆隆声、嗡嗡声……

以上所有的可能性都没有被证实,也没有被否定,可能要等到询问更多的听众,发现更多的线索之后,科学家才能真正解释这种烦人的嗡嗡声。当然,如果哪一天你突然听到了这种“嗡嗡”、“隆隆”的声音,可别忘了在那张长长的世界“受害者”清单上留下你的名字!
    来源: 网络 责编: Kitt

    上一篇: 太空十大离奇事件:宇宙一直在加速

    下一篇: 会瞬间让你感到惊奇的世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