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到底能承受多少人口?
2016-03-27
我们不知道当今70亿人口是否仍可持续,不然它的上限在哪?

人口过剩,这是一个令政治家们愀然作色的词,在探讨有关地球的出路时,常常被形容为“ 房间里的大象”。

你经常会听到人们提及人口过剩是地球最大的威胁云云。但我们是否有必要单单列出人口增长这个问题?地球上的人口是不是真的太多了?

显然,地球并不会变大。可供居住的空间就这么多,更遑论方方面面的资源——食物、水、能源——所能支撑的人口数量。如此一来,人口增长不就有弊于地球福祉了吗?

这并不是重点。



地球并不会变大

“地球上的人口数量不是问题——消费者的数量以及消耗量的规模和性质才是,”伦敦国际环境与发展学会的资深研究员David Satterthwaite说。他援引甘地的一句话说:“地球所提供的足以满足每个人的需要,但不足以填满每个人的欲壑。”

现代人类(Homo sapiens)的数量在很长一段时间都相对较少。大约10 000年前,他们只有区区几百万。18世纪早期才突破10亿大关。直到19世纪20年代,才上升到20亿。

而目前,世界人口的数量已经超过了73亿。据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 这个数字将改写成97亿,到2100年,则超过110亿。

人口增长如此之快是始料未及的,我们甚至都没有可供参照的先例来预判可能的后果。换句话说,到本世纪末,地球需要支撑110亿多人口,而我们目前的认知水平尚不足以设想那时候究竟还能不能存续。

虽如此,从那些预期在未来数年内人口增长最为急剧的地区着眼,我们还是有迹可循。

Satterthwaite认为在今后20年里,人口增长主要来源于当前中低收入国家的中心城市。

从表面看来,这些城市增加几十亿人口所带来的全球影响甚微。因为那些中低收入国家的城市人口其历史消费水平较低。

二氧化碳及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是我们衡量一个城市消费水平的指标。

“我们知道,低收入国家的城市每人每年CO2的排放当量不足1吨,”Satterthwaite说。“而高收入国家则高达6至30吨。”

富裕国家的居民相比贫穷国家对地球的影响要大得多——不过也有特例。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以及巴西中高收入城市阿雷格里港的生活水平都很高,而其人均排放量却相对较低。



哥本哈根:高收入,低排放

Satterthwaite接着说,如果我们从个人的生活方式来看,富人和非富人群体之间的差异也大相径庭。许多低收入城市的居民消费水平如此之低,因此他们对温室气体的排放几乎没有贡献。

这么说的话,一个充斥了110亿人口的社会应该尽量少给地球资源施加压力。然而时代在变。低收入的城市或许不再遵循低碳发展轨迹。

真正令人担忧的是,一旦这些地区的人们一心要过上高收入国家的生活并达到他们的消费水平,那么要讨论的就只有公平与否了。如此一来,则城市人口增长带来的冲击要大得多。

这一一般性规律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就得以呈现,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芬纳环境与社会学院的名誉教授Will Steffen说。问题不在于人口增长本身,而在于其所拉动的急剧上升的全球消费(当然,各地并不均一)。

其言下之意颇为令人不快:当社会面临人口压力时,富裕国家的人们必须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只有当富人群体开始接受低碳的生活方式,并准许他们的政府支持这样一个看似不讨喜的举动,则我们才能减轻全球气候、资源、浪费问题的压力。

一篇在2015年《工业生态学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从家庭视角来看待对环境的影响,并毅然将消费问题摆上台面。

数据分析,家庭消费排放的温室气体占到全球总排放量的60%,并占据了80%的土地、材料、水资源用量。另外,研究者们发现,各地生态足迹有大有小,富裕国家的影响更大。

文章作者,特隆赫姆挪威科技大学的Diana Ivanova说道,结论就是我们应转变谁制造谁负责的观念, “我们总是喜欢把责任归咎到别人头上,政府,抑或企业,”她说。

例如,西方消费者会认为,中国等一些消费品生产国,应该为排放负责,因为是他们产生的。Ivanova和她的同事则认为,消费者自己应承担责任。“如果我们改变自身的消费习惯,也会给生态足迹带来巨大的影响。”

依此而言,就需要发达国家对其核心价值观作出一些根本性变革:不过分强调物质财富,把个人和社会福祉放在首位。



我们的社会仰赖于制造业

即便如此,地球也未必承受得起110亿人口。所以Steffen建议稳定全球人口,最好维持在90亿左右。然后在一段时期内将人口慢慢降下来。即降低生育率。

这些举措已初露端倪,尽管人数还在上升。人口增长速率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已开始放缓,并且联合国人口机构的世界生育率模式显示,全球女性的平均生育率已由1970-75年的4.7下降至2005-10年的2.6。

然而,也可能好几个世纪也不会出现任何有实质意义的下降。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的Corey Bradshaw说。

庞大的人口基数使得增长趋势难撼,他说,即使来一场灾难也无济于事。Bradshaw在2014年的一份报告中得出结论,就算有20亿人翌日死亡——或者每个政府都采取颇有争议的计划生育政策,如中国最近废止的一胎政策——那么到2100年人口数量相比现在也只多不少。

迫切需要的是,加快降低生育率, 一个相对简单的办法就是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尤其是她们在教育和就业方面的机会,Steffen说。

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统计,3.5亿贫穷国家的女性不想生最后那个孩子,但是对怀孕却毫无办法。如果她们的诉求得到满足,那么将会对全球人口增长趋势产生重大的影响。依此而言,对于人口的可持续增长,促进妇女权利就是减少资源消耗。

或许 110亿人口真的就无以存续了。那么理论上,地球能承受多少人口呢?

Bradshaw说,想要得到确切的数字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社会所能承受的人口数量完全仰赖于农业科技、发电量以及交通的发展——并取决于我们有多人会抱怨贫穷和忍饥挨饿的生活。



印度孟买的棚户区

考虑到我们所选择的生活方式并且不愿意做出改变,许多人认为现今已远远超过了可持续的人口数量。因为我们面临着气候的变化,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大面积的海洋污染,全球有10亿人口正在挨饿,还有10亿人罹患了营养不良。

2012年联合国一份报告总结了65种预估的最大可持续人口规模,最通常的预估是80亿,只比现在的人口多一点点。但这些数字少则20亿,多则达到惊人的10 240亿。

因为都基于诸多假设,很难说哪一个更接近事实。

最终的决定因素是这个社会如何运转。如果我们中有一些人或者所有的人,靡费无度,那么最大可持续人口数量就会很低。如果我们精打细算,最好也不降低我们的物质享受,那么地球就能容纳更多的人口。

科技的发展,常常难以预料,也将影响最大可持续人口。

在20世纪早期,土地的肥力和妇女的生育率一样是个问题。1928年,George Knibbs在《未来世界的阴影》一书中建议,如果人口达到78亿,那么就要尽可能高效地利用土地。

仅仅3年后,Carl Bosch因为对化肥的发展贡献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在20世纪里,没有什么比化肥更能推动人口剧变的了。



化肥推动人口增长

在遥远的未来,假若我们不住在地球的话,科技将会带来更大数量的可持续人口。

人类首次踏足太空不过短短数十年,我们已不满足于仰看星空,而是志在离开地球,移民外星。许多卓越的思想家,包括著名的物理学家霍金,都认为太空移民是人类未来的最终出路。

不过,尽管美国NASA开普勒计划发现了多颗类地行星,我们对它们仍然知之甚少,而且也难以企及,因此移民外星移民并不能解决当下的问题。

在可预见的未来,地球仍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也应当寻找一条可持续的生存之路。显然的是,我们应当用度有节,尤其要转向低碳的生活方式,以及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估算出地球所能承受的可持续人口。

[via BBC]
    来源: 煎蛋 责编: Kitt

    上一篇: 图说全球水资源危机

    下一篇: 发现史上最明亮星系 科学家:亮到骇人听闻


    相关新闻

    一周点击排行
    过往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