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迹天涯 吟游四方 李白传奇一生
2016-05-11

(大纪元绘制)



诗人李白在中国是位家喻户晓的人物,2月28日是他诞辰之日。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生于唐武后大足元年,死于肃宗宝应元年,年六十二。李白自幼博学而才气纵横,杜甫称他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人们尊称他为“诗仙”。另外,他扑朔迷离的籍贯以及最后凄美的解脱传说,使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李白周游名山大川,一生写下的诗文,多到不能尽录。作为盛唐诗人代表之一,他最精华的岁月是在唐玄宗时代度过的。他的创作活动延续了四十多年,既不泥古受限,更不落他人窠臼,靠着自己卓越的才华与热情,看似信手拈来的诗文均合乎韵律而卓然不群,题材涵盖面之广,历来无人能望其项背。

当人们读李白的诗时,最大的惊异就是他丰富的想像力,邀明月对饮,与身影舞蹈。李白是修道人,也许在他的眼里,这一切都是有生命的,说不定,真的有月宫仙子下凡与李白对饮,无情之游后,回返天宫,李白眼看着仙子离开,醉倒花间。

李白修道的一生

据说,李白的妈妈梦见太白星之后,便生了他。太白星就是长庚星,用现在的话讲就是金星。这颗太白星,是一颗文星。李白从五岁到二十五岁这段期间过着读书与学剑的生活。他说自己“五岁诵六甲”、“十岁通诗书、观百家”、“十五好剑术”、“十八岁在戴天山读书”……

李白从小就受道家的熏陶,早在二十岁前,他在四川漫游时,就到处结交道士隐者,登峨眉山时,更表现出浓重的求仙出世的情怀。出四川以后, 他就以“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来抒发自己的志向。连声誉极高的道士司马承桢,也对李白的器宇风度十分嘉许。

李白三十左右方成家。此后遨游各处,足迹几乎踏遍了半个中国。又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五人,共同隐居徂徕山,酣饮纵酒,时人称为“竹溪六逸”。最后还在庐山五老峰筑舍隐居。

纵观他一生的际遇,浪迹天涯,吟游各地,去京城,到宫中,游名山,走四海。李白除了短短三年左右,没正式官职而以“布衣侍丹墀”的翰林供奉,以及几个月的永王幕僚外,其余的日子,不是隐居就是游历。这是古代一种特殊的道家修炼方法。

他的著名散文《春夜宴桃李园序》中开篇便是:“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意思是我们的一生,就像是住旅店一样,暂居在天地之间,又像是过客一样,来去匆匆。虽然感叹著“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但终究是充满了无奈。其实李白会发出这样的疑惑感叹,一点都不奇怪,因为他一辈子都在找寻答案。

太师捧砚,太尉脱靴

民间流传着李白戏弄奸臣的故事,也可显出李白的个性。一天有番使来长安递交国书。唐玄宗李隆基传翰林学士拆读,但满朝文武,无一人看得懂。李隆基龙颜大怒,限三日,没人能读番书,一概停俸。

贺知章次日保奏李白,可读番文。唐玄宗立刻钦赐李白进士及第,著紫袍金带、纱帽象简见驾。

李白将番邦具有挑衅之意的国书翻译出来后,唐玄宗问两班文武大臣:“番国要兴兵抢占高丽,有何良策应敌?”两班文武面面相觑,无人敢应。李白上前从容奏道:“臣启陛下,此事不劳圣虑,来日即可宣番使入朝,我当面回答番书,羞辱番国,定要让番国可汗,拱手请降!”唐玄宗龙心大悦,即拜李白为翰林学士。

次日早朝,天子召李白上殿,宣番使入朝。唐玄宗命设七宝床于御座旁,取白玉砚、像管笔、独龙草香墨、五色金花笺,请李白草诏。李白奏请说:“臣前入试春闱,被杨太师批落,高太尉赶逐,今日见二人押班朝廊,臣之神气不旺。请圣上吩咐杨国忠为我捧砚磨墨,高力士与我脱靴结袜,臣才能神清气朗,举笔草诏,口代天言,方可不辱君命。”

唐玄宗正在用人之际,恐拂其意,只得传旨命杨国忠捧砚磨墨,高力士脱靴结袜。权势倾倒长安、气焰不可一世的杨国忠、高力士,此时岂敢违抗圣旨?万般无奈,只得低声下气,小心侍候。李白须臾间,写就了一封《吓蛮书》。

李白朗读《吓蛮书》,语音铿锵,吓得番使不敢抬头,面如土色。读毕,番使偷偷地询问读诏者何人,怎会使太师捧砚,太尉脱靴。贺知章说:“太师大臣,太尉亲臣,不过是人间极贵。读诏的李学士,乃天上神仙下降!赞助天朝,才享有如此尊荣。”

番使离开长安回国,与国主谈了经过,彼国很快又送来了降表,年年进贡,岁岁来朝。

别具慧眼义救郭子仪

有一天,李白到了荆州,经过一处军营,只见门前广场上,挤满了人。过去一看发现营门口,绑着一个赤膊的年青人,身材魁伟,面貌英俊,两边排著两队刀斧手,各人拿着一把明晃晃的大刀,在太阳光底下,亮得耀眼。

他听旁边人解释才知道,原来这位被绑的青年名叫郭子仪,平时为人很正直,当天只为了一点小事,顶撞了长官,长官大发脾气,就要把他杀了。

李白看此青年临刑时,毫无惧色,神态自若,断然不是一个平凡人,有心要救他一命。他便将其名牒递了进去,要见军营主管。当时李白的名声已经享誉天下,主管马上出来迎接。李白开门见山地说:“此青年不像是个为非作歹的人,如果他没有犯什么大过失,您可不可饶他一命?我们素昧平生,本来不该向你这样求情的,不过我听说你是个直爽的人,够朋友,所以特来请你刀下留情,还希望你不要见怪。”

那个主管听见李白夸奖他直爽,又说他够朋友,已经受宠若惊,荣幸万分,便将郭子仪放了。郭子仪非常感激李白的救命之恩。后来李白因助永王谋反不成,受连累,本该处死,当时已经做了大元帅的郭子仪,以身家性命为他担保,才将死刑改为流放,保住李白的一条命。

李白之死扑朔迷离

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不仅一生传奇,就连他的死也令人扑朔迷离。一种观点认为,李白是病死的。李白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在他的文集《草堂集序》中写道:“公暇不弃我,乘扁舟而相顾,临当挂冠,公又疾亟,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予为序。”疾亟是疾病而死的意思。

另一种说法是他酒醉后,欲水中捞月而溺死。五代时期王定保在《唐摭言》中记载:“(李白)著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捉月而死。”

有人则认为他是以溺死的方式借水“尸解”了。道教认为道士得道后可遗弃肉体而仙去,或不留遗体,只假托一物(如衣、杖、剑) 遗世而升天,谓之尸解。

《广列仙传》里有段记载:白龟年是白居易的孙子。一天到嵩山去,看见东岩古木,像帘幕般的垂挂拂地,便前去观看。一个人来到他跟前说:“李翰林(李白)有请。”龟年便跟随那个人进到里面。见到一人褒衣博带,风姿秀发,他说:“我是李白!以水解的方式解脱了,现在是神仙了!上帝命令我掌管笺奏,在这儿已经呆了快百年了。你的祖先白居易也已经成仙,现在五台掌功德所。”

如果这个记载属实,那么“向水解”不就是说他用了“水中捞月”的障眼法,最终得道升天。如此看来,李白死法的传言,并非空穴来风!
    来源: 周慧心 责编: Sarah

    上一篇: 神仙故事:马鸣生遇神成仙

    下一篇: 【千古英雄人物】曹操(7) 讨袁子 征乌桓


    相关新闻

    一周点击排行
    过往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