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人物选择所暗含的玄机人物选择所暗含的玄机
2019-09-06

文︱千载云

《西游记》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神话故事。一般读者认为,《西游记》讲的是唐僧师徒历尽艰险西天取经的故事。

荒唐时代的荒唐前言

在我十来岁的时候,正值文革书荒,是个想读书却没有书读的年代。好不容易得到一本《西游记》,那本《西游记》有一篇现代人写的前言,那时我是饥不择食,逐页读来,但总觉得前言所述十分牵强。

该书前言大意是说《西游记》是通过神话来暗示现实,是讲反帝反封建,是造反有理。“皇帝轮流做,今天归俺家”(孙悟空语)表明了孙悟空的反叛精神。

后来,当我看完《西游记》就想,照前言所述,《西游记》中的佛道神都是象征封建统治者,最后唐僧师徒四人,特别是最有反抗精神的孙大圣也归依佛祖,那岂不成了大投降派了?真是矛盾不通。其实,唐僧师徒历经苦难,能得金身正果,不是挺好的事吗?

现在回想起来,那篇前言也是当时政治斗争的需要,是荒唐年代的产物。

十年后再看《西游记》,我对《西游记》主旨已有更深的体悟。《西游记》中作者对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人物的选择和安排,我认为大有玄机。

唐僧大根器
唐僧师徒四人,除唐僧是“扫地不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照灯”的大善之外,其他几位都有大小不同的恶行,有的连杀人放火的勾当也没有少干过,但他们终于在佛、菩萨的慈悲教诲和救度下,改邪归正,成就金身正果。

《西游记》为什么选择唐僧师徒四人,我认为作者是在围绕《西游记》劝善成佛的主旨,向人们用生动的故事诠释: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佛?

唐僧是佛祖座下金蝉子转世,是十世修炼的真体,自然是大根器者,又有献身佛门大志,取经之路不管如何艰辛,从不退缩迟疑,故终能修炼成佛。

至于唐僧的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不如唐僧有先天带来的根基,就像是凡人一般,在修炼的道路上故各有难关。

悟空定猿心
孙悟空本是天生石猴,聪明灵异,得菩提祖师真传,更是神通广大。可他野性难改,导致接连扰地府、搅龙宫、闹天庭,闯下天大的祸事,终被佛祖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

人皆知“猿心最难定”,而修佛修道最需要的是心静、心定。定才能生慧,才能成就佛道。而对一个天生野猴,面对天上地下的荣华富贵,他能不动心吗?好在悟空在观音菩萨的教诲和救度下,逐渐有一颗坚定的向佛之心,其“佛心”在磨炼中终于战胜了“猿心”,终成“斗战胜佛”。

不过,这个“斗战”不是向佛道神开战,而是“降妖除魔”,也代表的是去除阻碍修炼的“心魔”。

悟空这个形象告诉我们,没有定不下的“心”。世上猿心最难定,如今一“定”成真佛,只要我们真心向佛,不畏艰难,没有不能成佛之理。

八戒离烟火
而“猪八戒”可是集人之劣性于一身者。虽说其来头不错,是“天蓬元帅”下界,可因其调戏仙子嫦娥投胎太急,错入猪胎,故又具备许多“猪性”。故八戒之“劣性”,浮浮众人皆有之。面丑、形拙、贪心、怕死、好色、懒惰、耍心眼、好挑拨、志不坚等等,故其名为“八戒”。在人们看来,像八戒这样有诸多“劣性”之徒,想修成神佛,那是痴人说梦。

然而就这样一个“十劣俱全”的人,他最后也成为了净坛使者。他之所以能成,是他有一个特殊的修炼环境,即通过“取经”的方式,半离人间烟火的环境,逐渐淡化和去掉了八戒的各种劣性和执著之心。面丑、形拙不成修炼的障碍,修行不分美丑;贪心、好色的环境和条件有限;志弱和懒惰自有师父和师兄弟影响和督促。

八戒能修成正果,何人修不成?!

沙僧放屠刀
至于沙僧,在流沙河时以食人为生,伤人性命无数。然皈依佛门后,意志坚定,牵马挑担,助兄除妖,无怨无悔。再也没干过那吃人的“勾当”,是“放下屠刀”的“典型”。

浮心难定者、劣性满身者、食人无数者,皆能修成正果,何人不能修成?——这就是《西游记》角色选择所暗含的玄机。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

    上一篇: 传统节日藏智慧中秋团聚传祝福

    下一篇: 蚂蚁和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