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正是否该为外滩惨案负责?
2015-01-28
摘要 : 拿几个区委干部做替罪羊,无论如何是不能服众的,韩正和其他上海市级领导是否该为此事件负责,看看文中图片即可,人潮如此汹涌,上海警方、上海市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两个字:麻木!再不原承担责任,那就是不仁


上海市政府在距离新年踩踏事件21天之隔对外公布调查报告后,参伴着不同情绪的声讨和追问旋即涌来。《人民日报》第一时间推送的五问,不可谓不力透纸背:事隔21天才公布调查结果并问责,是否太迟?问责以上海黄浦区领导为主,更高级别的领导没有出现在问责名单上,问责是否到位,依据何在?外滩踩踏定性为“事件”而非“事故”,在问责方面,两者有什么重大区别?对群众自发聚集性活动而非政府组织的公众活动,政府是否负有同样的责任?踩踏事件后上海取消或暂停了部分人流密集的公共活动,是否有因噎废食之嫌?
  

跨年夜上海外滩发生严重踩踏事件

  与党报步调一致的,还有香港《南华早报》置于头条位置的“七问”。增补的问题包括:对死者家属和伤者如何赔偿?上海自查,如何保证客观公正?面对汹汹而来的拷问,上海方面给出的回答也在预料之中。概而言之,不管是自查还是问责,抑或是反省、教训,上海市政府已经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21天公布调查结果,不迟!且远远早于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中的60天上限;更高级别临高没有被问责,到位!不信去查查相关法律法规和政府规章;定性为“事件”而非“事故”,无区别!关键是找法律依据,关键是看政府有没有作为,是直接过错还是间接责任;至于赔偿问题,不急!因为还没等追问落定,外滩拥挤踩踏事件遇难者家属将获80万抚慰金的消息已经急速而来。

  80万抚慰金“多不多”无人问津,公众更愿意揪着问责 “够不够”发散思维。惑从何来?把脉到了社会主流情绪走向后,党报子报《环球时报》前来剖析踩踏事件中复杂中国镜像——在舆论场上,每当出事时总有更激动的追责主张出现,而且常能得到一些支持。客观说,出了这样严重的踩踏悲剧,上海市的问责决定出得越快,追责的官员越高,越能受到舆论的欢迎。不得不说,问责总有一部分是为了让公众出气,全世界对事故的问责都多少会有这方面的考虑。释疑解惑之后,那么问题来了:究竟谁该为惨剧负责?为保政治正确,也为平息公众之怒,胡锡进选择了肯定上海市政府的问责决定。追问也好,自查也罢,不妨暂且告退,谁让中国如此复杂。

  虽然同样是点评调查报告,《北京青年报》在微信公众号 “团结湖参考”中推送的《发布会之后,该如何修复民众的恐惧》,显然更接地气,也更容易被公众所接受,而且对上海市政府的声讨力度也毫不逊色于连续追问。因为当晚汹涌人流的照片早已在网上流传,千里之外的网友们都知道那里在发生什么,近在咫尺的当地政府却似乎并未意识到危险的临近。这样的恍惚与懈怠,在外界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事发前外滩广场的严重情况,其实已经不是黄浦区所能独立应对,非常迫切需要市级部门统一协调。“不知道”本身就是失职,知道了之后又是怎么应对的,报告里却并没有交代清楚,不能不说,这是此次发布会在信息沟通方面的一个瑕疵。

  作为最大山头之一,来自北京媒体圈的批驳声音很快在各个场域蔓延开来。而作为事发地,上海本地媒体的反应则更有嚼头。22日晨间的东方网,没有追问,也没有为调查报告站台,而是退而求其次将上海市一二把手的讲话置于了显要位置突出展示。首先是市委书记韩正的“强调”——人民的生命安全高于一切,各种安全责任问题都必须认真查处;中央八项规定是铁律,有违必究。显然,此处八项规定指向的,正是惨剧发生后不久被曝光的黄浦区吃喝宴请事件,这也是公众之怒极度膨胀升级的根由之一。接着是市委副书记杨雄的补充, “依法依规果断处置、从严问责,决不遮掩、决不袒护、决不姑息。”凿凿之言,闻之醍醐灌顶,却也在“够不够”的关头沦为另一种苍白无力的形式主义。而纵观发布会或是自省会,黄浦区委书记等人均没有露面,最该成为听众者反而缺席,想必是面壁反省去了。

  而获得政治提携的上海后起之秀澎湃新闻,也在不遗余力以高规格的社论形式督促“上海自省”。的确,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除非他愿意自己醒来。对于上海,除了自省,别无他法。被置顶的澎湃新闻社论,在方字格中写下了类似于“导言”的悲情导读——“悲剧是城市历史的一部分,需要直面,不容遗忘。”没有人会想到这样的事会发生在上海,这是踩踏事件的诸多反应之一,这个反应也恰恰解释了悲剧为什么发生,也是市政理念里面最应该反省的地方。在政府亟需自我革命的时代,改变要发生在骨子里。自省也好,整改措施也罢,这些仅仅是个开始。要让人们相信,即使发生了这些悲剧,上海仍然是上海。

  没错。上海仍然是上海,所以上海人身体力行给上海加把劲。来自《新闻晨报》的短评,显然预备以情制胜。“悲剧发生以来,人们心情沉重,城市面貌黯然,但是,上海必须振作起来!追问、自责、反省之后,今天早晨醒来,该上海人自己给上海加把劲了!”虽然简短,但因为满满的正能量,旋即获得了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的转发和扩散。不过,作为上海本地晨报,该喉舌显然未能理清中国之大势。在“今夜,我们都是上海人”的浪潮裹挟下,悲剧更多地属于每一个中国人不能承受之重,虽然罪责需要上海独立来承担。而在西方舆论场,循着中共官媒的质问以及民间不具名的声讨浪潮,也纷纷陷入到“为何没有更高级别官员落马”泥沼中不能自拔。不难看出,围绕踩踏事件的是是非非,形式远远大于内容。故而明知道讨伐不会激起涟漪和浪花,还是选择不遗余力地亢奋到底。

  最后不妨以《上海滩》男女主角的一段对话作结——

  女主:创造比守望更重要。

  男主:有时候,你明知道一些事情没有结果,你还是要去做。
    责编: Lily

    上一篇: 央视及军队情人一打 副国安部长马建落马

    下一篇: 北极熊永远不值得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