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星河:百代宗周
2017-10-19

大家好,我们今天不聊时事政治,来聊一个历史范、文艺范的话题叫做百代宗周。中国的历朝历代在文化上都是以有周一代的文明为师,都是在学习周文明,我觉得今天这个话题对中国文化有兴趣的朋友会喜欢。

在一个月以前,我有一回和大家介绍过文昭这两个字的来历,它是出自于《诗经·大雅·文王之什》的开篇。这句诗是这么说的,“文王在上,于昭于天”,文王的神明在天上光明照耀显四方,就这么个意思。我上下一句各取一个字叫做文昭,起这个笔名就是出于推崇有周一代,周朝在中华文明史上所起的创范垂统的作用,特别是追思古圣了,就是周文王姬昌在中华文明中高山仰止的地位,表达对他的推崇。

其实我是想专门找个时间把中国的诗经它这个文本和旧约的圣经,犹太人的那个圣经做一个对比。你会发现中国上古时期的周部族和古犹太民族他们在记述历史上所体现出来的思维结构有很大的相似性,他们都有类似的上帝信仰。这个上帝其实不是外来词汇,是基督教传到中国以后参照了中国上古时期的上帝信仰,把God翻译成上帝,他其实还不是形式上的附会。确实中国上古时期的上帝信仰和古希伯来的上帝信仰它本质上有相似性,他们所想的上帝都是无形象的,是宇宙唯一的创造和主宰之神,上帝的意志弥漫宇宙、无处不在。

而周文王姬昌他在希伯来、在犹太人的圣经当中也有一个对应的人物就是摩西,就是文王和摩西这两个角色高度接近。在周人的历代祖先当中,文王的地位那是独一无二的,只有他一个人能和上帝亲自对话。诗经里面有35篇和文王有关的,就有好几处“帝谓文王”,就是上帝直接告诉文王这个是你该怎么办,还特别都是那些具体的事。比如说《诗经·大雅·皇矣》篇里就说“訽尔仇方,同尔弟兄。以尔钩援,与尔临冲,以伐崇墉。”大意是说上帝,也就是天帝告诉文王你要与盟国咨询协商,联和你同姓的兄弟之邦,准备好攻城用的绳索钩铙和那些攻城车辆去攻破那崇国的坚固城墙。这一段是说啥意思呢?就是天帝教文王你该怎么攻城,这个历史故事就是文王伐崇,这件事封神演义里面有个北伯侯崇候虎嘛。它就是指这个崇国,文王伐崇历史上确有其事。所以大家看这一句诗他其实就是讲上帝在教文王怎么攻城,按照诗经里面那个意思就是攻城用的那个抓钩和攻城车都是上帝教文王,以文王之手发明出来的。所以你看上帝让文王去做了这么一件具体的事情,而且说得上是谆谆教导、耳提面命。

诗经其实也就是周人的口述历史,在周人的历代先王当中只有文王有这么特殊的地位,这个角色就好比是犹太人历代先知里的摩西。你看在犹太圣经里面,上帝对摩西那也是耳提面命,而且说得都特别仔细的事。在西奈山上,上帝和摩西订立的十诫,把十诫的条纹刻在两块石板上,装石板的那个柜子叫约柜。上帝就告诉摩西说该怎么做,说的都是非常详细。你这个材料要用金合欢木的材料,长宽高各多少,还要怎么装饰,所以基本上就是手把手地教他做的。文王在周人历史中的地位、角色、作用、他和上帝之间的关系,这就和摩西在犹太圣经里面是高度相似的,而且两个人所处的时代也差不多。周人从豳这个地方迁居到岐山脚下,也类似于古代以色列人出埃及的过程,只不过情节上是有差异。

周人的迁徙基本上从文王的祖父这一代,最多延续到他父亲,就是一两个代完成了。而以色列人出埃及那个时间要长很多,过程也比较艰辛。但是你在读书的时候啊,做这种对比研究,思维开阔点多一点联想其实是很有意思的。你会觉得周人的历史和古代犹太人的历史就像是同一个剧本,在两个地方上演。一个是主剧本,另外一个是备份的副本,具体情节上两故事有出路,但是叙事的框架上是高度相似的。

那上帝告诉文王去做这做那,在诗经里面这么说了,可是他是怎么告诉文王的?是归测占卜吗?是托梦吗?还是向希伯来圣经理上帝对摩西那样在风中、在火中、在一个意象当中传来一个声音,具体的就不知道了,因为诗经也没有交代细节。我这次的标题叫做百代宗周,其实就是字面上的那个意思,就是说我们现在所知道的中华文明,你顺著这根藤往上摸,你能摸到的根就是在周朝。它的形成起源就是在周代,其后的文明形式都是从这条根上长出来的。

也许有人说不对呀,咱们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嘛,周朝以前有商,商以前有夏,再往前还有五帝,再往前还有三皇。不错周文明也有它自己的源头,周人最初的祖先就是帝喾高辛氏之子叫后稷,他是农业的发明者。但是周以前的文明你虽然知道它存在,但是你具体不知道它啥样,跟咱们今天人的生活和观念发生有什么样的联系,具体是何种联系其实你也不清楚。但是从周朝开始,就是这一个朝代他所奠定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和今天就有直接的联系了。所以也可以说我们是已知的中华文明的传统,你能摸到的源头在周朝,后面不管多少朝、多少代,它对周文明奠定的这个传统有创新、有继承,但是他的根你都能在周朝明明白白的找到,所以叫做百代宗周。

为了说明这个观点咱们一个一个的来说吧。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上三大体系儒、释、道。释指的是佛教,佛教是东汉以后传入中国的,算是一个外来的文化系统。原生的两大思想体系就是儒家和道家。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我们说孔子是创始人,但是他老人家自己是不这么看的。孔子自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就是我只是复述前人的观点,我可不是搞创作。那请问孔子复述的是谁的观点,他不是说过一句话吗,叫做克己复礼。孔子所说的要恢复的那个礼就是指周礼,他一生孜孜追求的就是恢复周礼,所以他老人家是把恢复周文明作为他心中的最高目标。

孔子还说过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就说有周一朝总结了夏、商两代的成果,文明上显耀繁荣,我就认他,我就服他。孔子他老人家是这么表态的。那道家创始人,我们也叫做创始人,就说老子是周朝的守藏室之史,就是王室图书馆的馆长,也是周文明滋养出来的一代圣者。咱们再说被称之为国学代表精粹的那些典籍,就是四书五经。四书是什么呢?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其实是礼记当中的两篇。礼记是啥?它就是阐述周礼思想的著作,就是把这一套礼仪制度它反映出来的哲学思想给你论述一下。你看它又是从周文明来的吧。那论语孟子不用说了,孔子和孟子本身就是以传承周文明这个道统自居的。

那再来看五经。五经之手是易经,请问易经是什么呀?易经就是周易嘛,就是周朝的易经,文王演卦,把八卦变成六十四卦,然后是文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孔子又围绕著的周易写了10篇课外导读帮助大家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这十篇就是《象》大传上下篇、《彖》大传上下篇、《系辞》传上下篇、《说卦》、《序卦》、《文言》、《杂卦》一共十篇,被称之为“十翼”。就说有了这十篇课外读物,你就能准确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能够帮助你思想起飞,故称之为“十翼”,如鸟之有翼。周易之所以作为五经之首,是因为它奠定了中国人的宇宙观,这个东西了不得。周易讲的是天尊地卑,卑高以陈,动静有常,刚柔有分,它是整个民族思想观念的基石。

在此之后一切的人际关系、社会秩序和伦理的观念全都是从这个地基上发展起来的,所以他这个地位是重要的了不得,所以才被作为五经之首了,这是周易。五经里面另外还有四经,就是《诗经》、《尚书》、《礼记》和《春秋》。《诗经》305篇是孔子所编辑的、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除了少数的作品设计商场之外,其他都是周朝的作品,所以他也是以周文明为主体的。

大家比较熟悉的那首“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那就是《诗经国风》的开篇之做,他是君子的好伴侣。那么这首爱情失眠的君子指的是谁?可不是某个邻家男孩,这个君子就是周文王了。这首诗讲的就是他如何求取他的夫人太姒的过程,孔子对这首诗的点评八个字,大家都知道,叫做“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八个字就是中国几千年来文艺创作的最高指导原则。太姒是周人历史上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位女性。她生养、教育了十个儿子,其中就包括后来的武王和周公。作为一个女性她相夫教子,这个夫是伟大的文王,这个子当中又有后来的两个圣人,所以她一生中是一个圣人的妻子和两个圣人的母亲,作为一个传统女性没有比这更高的荣耀了。《诗经·大雅·大明》有几段都说到太姒,说她和文王的婚姻叫做天作之合。今天,天作之合是个形容词,其实在诗经里面很直接的就是这是上帝给文王安排的妻子,说她是“大邦有子,伣天之妹”,也就说她出生高贵是大方之子,而且美貌如同天上下来的女子。文王为了娶她特意造一座浮桥,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浮桥的记载,就是为了娶她。《诗经》称之为造舟为梁,丕显其光。中国有历史记载的第一座浮桥就是这么来的,它是从一个爱情故事来。说爱情故事了其实也不太准确,因为诗经里说文王与太姒的婚姻是天作之合、文定厥祥,是上帝给安排的。

今天中国人的尊称自己的妻子叫做太太,这个称呼怎么来的呢?文王的祖母叫做太姜,文王的母亲叫太妊,文王的妻子叫太姒,都有一个“太”字。中国人把自己的妻子叫太太,其实是劝勉自己的妻子以古人为师,勤修女德的意思。这是说诗经,它是取材于有周一代的文化。

再来说《尚书》,《尚书》它就是上古文献的汇编。相传在先秦时期《尚书》有100篇左右,记载商朝的君臣对话的商书40篇,周朝君臣对话的周书40篇,也就是说和周朝相接近年代的事,在这个《尚书》里面占一半以上的篇幅,它仍然是以周文明为主体的。礼记和春秋都不说了,他直接就是以周朝的历史和思想为本位来编写的。那上面所说的是所谓国学的代表四书五经其实他都是周文明的荟萃。

说完了高大尚的,咱们再说点俗一点。男婚女嫁,人类才能繁衍,婚姻制度很重要。这个婚嫁制度那,传说是上古时期伏羲发明的。这个概念的大家是有,不过你说上古时期的婚礼咋办呢?一说到具体的,那今天的人就不知道了,你只是有一个很粗略的概念,知道从上古世纪开始就已经有个婚嫁仪式,得有这么一个过场,一男一女才能进一个屋里住,这个社会才认可你。

可是今天的婚嫁制度,有另一个说法大家都知道,叫周公之礼。是不是?你看这就是和周朝直接联系上了,你谈今天的婚姻,特别是老一辈的人他都知道这叫周公之礼。婚礼成为中国人几千年来所遵守的有严格程序的这个礼,就是从周朝开始,它的制定者就是武王的弟弟、文王的儿子周公。我为什么说咱们现在的这个传统文化,顺藤往上模,它的根在周朝,其实就是这个意思。就是周朝以前你虽然知道有婚嫁制度,但是具体是什么样你也不知道。当然随著历史的演进,具体婚礼的内容形式都有变化,但是你比较明确的知道这个传统开头是什么样,当你想恢复传统的时候你知道往哪返,对吧?

我们折回头来说周易。可能有别的朋友看到有书上写著周朝以前也有占卜的书,周易并不是第一本易经,要知道夏朝有连山易,商朝有归藏易。其实也是我刚才说的那个意思,就是你只是有个概念,你知道周朝以前有占卜的书,有这个东西,但具体啥样你不知道,和今天的你的观念和你的文化有什么联系,具体的你也不知道。具体的卦象是什么,怎么看的卦,你也不清楚。但是今天讲易经很具体就是指周易,你很具体的知道易经该是什么样,那也就是《周易》。

最后的来说下文字。我认为在中国成熟的文字就是出现在周朝。商朝之前虽然有甲骨文,但是并不流通,不大用于沟通,大多用于祭祀。文字之所以成为文字,在于它具有社会功能,它得用于人群的日常交流,发挥这个作用。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开始是没有人知道甲骨文存在的,清朝末年的时候才有个学者才发现有这么一种文字。还有就是商朝后期的青铜冶炼技术其实已经相当成熟了,但是商朝人基本上不在青铜器上刻铭文,商朝后期有很少量的青铜器铭文,但就刻以寥寥几个字,而且难以辨识。商朝青铜器铭文不超过40个字,可是到了西周初年青铜器上的铭文一下就多起来了,已经出土的青铜器上最多的铭文一件上就有1200多字,他就能很详细的说一件事情了,你看它这个表达能力就已经很丰富了。青铜器上刻的字它是用于礼仪和日常生活的,它就是给所有人看的,那它就是明白无误,是大范围的人群交流的符号,而在商朝是没有的。所以我推测甲骨文它主要是与占卜活动有关,类似于一种特殊的符咒,而真正有社会交流功能的文字应该是起自于周朝。

总之这个话题要打开的说得太多了,以后找机会再聊。最后总结一下啥叫文明。其实文明这个词它也是出自于周代,《易经 文言》篇里说“见龙在田,天下文明”。日月星辰是为天文,山川河流是为地文,礼乐诗书是为人文。通过对这些事物的对照理性的分析,你明白了自然的规律、人生的哲理。以文明之,故曰文明。通过对天地万物的对照总结出的规律,教化苍生,让每个人找到生命的意义,升华生命的品质。以文化之,是为文化。所以文明、文化这两个观念也是出自于周代,所以讲百代宗周嘛。今天这个话题就先聊到这,今天讲得很多话题的都是我凭记忆讲的,不一定每个知识点都准确,所以有错误之处请大家包含。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

    上一篇: 古人尊师 的故事 伍

    下一篇: 陶渊明诗文治了苏东坡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