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千年不倒的秘密
2019-08-22

文︱天羽

在古代水泥还没有发明出来之前,人们是怎样能够让建筑物固若金汤,屹立数百年甚至千年不倒,坚固程度令今天的建筑物望尘莫及的呢?在中国四川的西北部,有一座知名的高原古城松潘,始建于明朝。古城盖在一座海拔2849.5米的山上,城墙总长6.2千米,高12.5米,厚12余米,每块砖重达30公斤。虽历经数百年风雨,依然如铜墙铁壁。在没有水泥的古代,古人是如何让每一块墙砖黏合得如此结实的?

原来在它的建筑材料中,有一种特殊的黏合剂,就是糯米。因糯米的特殊黏性,早在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就被运用到建筑材料中。

古代工匠将糯米煮烂后,把浆汁和石灰、桐油合在一起熬成灰浆来黏合砖缝,糯米砂浆比纯石灰砂浆强度更大,更具耐水性,砌成建筑物坚固无比,不但大地震无法摧毁,就连今天的推土机也很难将其推到。研究发现,糯米砂浆含有无机成分碳酸钙,有机成分支链淀粉。支链淀粉来自于添加至砂浆中的糯米汤。支链淀粉会生成紧密的微观结构,从而使这种有机与无机物结合的砂浆具有超强的黏合度。而石灰的防腐作用又能抑制淀粉腐败,使灰浆保持耐久。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

    上一篇: 心存仁厚福泽后人  

    下一篇: “河东狮吼”究竟吼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