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独立宣言——以天堂之名
2020-09-24

文|夏闻

1826年7月4日这一天,是美国50周年纪念日,50年前的1776年7月4日,美国独立宣言发表,标志著美国诞生。美国立国的理念是“政府的存在是为了保护公民的天赋权利”,这在当时的世界独一无二。

就在这一天,两位美国开国国父,独立宣言的重要起草人和主笔者,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同日去世。二人都是高寿,亚当斯终年90岁,杰斐逊终年82岁。

这是让人吃惊的“巧合”,两位国父在50周年国庆日同日离去,当时的美国人把这看成是天意在展现,认为这显示了上天对美国建国理念的肯定。

“精神独立元年”和“三个恶魔”

就在美国人重温独立宣言、庆祝国庆的这一天,在美国印第安纳州的一个名为新和谐(New Harmony)的小镇上,一个人在他的约900名追随者们面前也宣读了一分“精神独立宣言(Declaration of Mental Independence)”。在他看来,他们的行动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人类。他宣布,人类到了要获得最宝贵的“精神自由(Mental Liberty)”的时候了。

为了庆祝这一天,这群人把1826年这一年称为“精神独立元年”,作为未来纪年的开始。

这个人的名字叫欧文(Robert Owen),他是一位富有的英国企业家,正是欧文和他的追随者们发明了“社会主义(socialism)”这个词,欧文可以说是社会主义之父。

恩格斯后来也承认欧文的巨大影响力:“每一场社会运动,每一场英格兰工人的真正迈进都是和欧文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

1年前的1825年4月,欧文以15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这个拥有数千英亩土地的小镇,并把它命名为“新和谐”,开始了他的以公有制社会主义取代“个体自私系统(individual selfish system)”的实验。

实行社会主义的目的并非为了更多的物质财富,欧文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和传统人类完全不同的社会,建立一个“新人类”。

在欧文买下新和谐之前的几个月,1825年2月25日,他应邀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中说:“当下正在发生的变革超过人类有史以来的任何变革。”

欧文的社会主义思想建立于他的两个基本认知之上,第一个认知是任何人都不应该“对他的思想和自我行为负责”,这是因为“他的整个人,包括物理、精神、道德都是由他本人之外的因素造成的。”任何人都是“他出生那一刻的状态,和他后来从生到死的外部环境因素”的产物。所以社会可以通过改变外部环境,来打造出更高素质的人。

欧文的第二个认知,就是他对传统宗教的激烈敌对。他曾宣告:“为了终结宗教在地球上的存在,我会心甘情愿而且高兴的做出任何牺牲。”他认为宗教都是“基于同样荒谬的想像,认为每个人决定他自己的思想、意愿和行动,并因为这些对上帝和其他神负责。”欧文认为这种“错误的观念”,把人变成了“一种虚弱的、卑鄙的动物,成为愤怒的偏执狂和狂热者,或悲惨的伪君子。”

正是基于上述认知,欧文认为通过打造一个社会主义的新和谐小镇,消除私有制,改变人的外部环境,那人类就会随之改变成一种“新人类”。

1825年4月27日,欧文对来到新和谐小镇的,参加社会主义生活的追随者们说:“我来到这个国家,来建立一种全新的社会。把一个无知的、自私的体系转变为觉醒的社会体系,它将逐渐统一所有的利益,并消除导致个体冲突的所有原因。”他庄严的总结道:“我活著就是为了要看到这个系统在世界成功建立。”

1826年7月4日,欧文在“精神独立宣言”中说:“我现在面对你们和整个世界宣布,直到现在,地球上各个地方的人们都是三个恶魔的奴隶,人类的这三个恶魔结合起来对人类种族施加了精神上、身体上的邪恶。”

欧文接著说:“(三个恶魔)我指的是私有、或者个人的财产,荒谬非理性的宗教,和建立在个体财产和非理性宗教之上的婚姻。”

欧文在“精神独立宣言”中还说:“我们面前有一个高贵的目标……,去解体剥夺人类精神自由、导致人类犯罪,以及犯罪所带来痛苦的这3个原因(指私有财产、宗教、婚姻)。很快理性、真正的美德和充实的幸福将永远伴随人类。无知,贫穷,依赖和邪恶将永远被从地球上驱逐。我们能不去实现这个目标吗?”

之所以婚姻也是恶魔,是因为欧文认为婚姻是“非自然”的,是“出于利益和迷信的与异性的结合”。另外因为“男人和女人都没有能力自己创造自己的感觉,所以让男人和女人违反他们的自然特点,去做出基于未来的感觉之上的许诺或者契约,是一种亵渎。”显然欧文认为男女关系应该是只基于感觉之上,既然男女双方都无法保证自己未来的感觉,那就不应该有婚姻这种长期的许诺和契约。

欧文显然是推崇基于一时感情的性关系,他说:“独身,除非是(人生中)被自然条件限制的时期,是一种大的罪恶。”在欧文看来,“真正的贞洁”不是不要性,而是不要“双方没有互相喜爱的性”。

虽然在欧文的传记中找不到有关于欧文本人丑闻的描述,但在新和谐的另一个创立者麦克卢尔的一封信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段落:“我没有去猜,欧文先生是否像有些描述中所说的那样多情。”他写道:“离开的大多数人的妻子,最近告诉他们的丈夫,是因为欧文先生带给她们的那种自由,让她们没法在德行承受可怕风险的情况下继续留下。”

和后来的马克思主义不同,欧文并没有把社会划分成阶级,他也并非要通过暴力革命达到目标,这也是他的思想被马克思主义者称为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原因。欧文自信社会主义会通过榜样的力量实现,因为人们一旦看到了社会主义居民们所享有的人类前所未有的幸福生活,其他人就会竞相效仿。

所以不需要用革命摧毁现有的制度,社会主义自然就会让“旧制度”过时,欧文喜欢用当时的铁路兴建作类比,随著铁路的兴建,原来老的泥路上的交通就会越来越少,最终被放弃。社会主义取代“旧制度”也会是这种形式。

但是新和谐并没有实现欧文所期待的幸福,除了一开始的15万美元购买价格,欧文又大量注入了约3万美元的资金,但也只让新和谐艰难的维持了不到3年的时间。

欧文在新和谐遇到了后来斯大林、毛泽东都遇到的问题,消除了私有财产之后,人们劳动效率低下,分配形式官僚,物资紧张匮乏,盗窃行为盛行,内部争吵分裂不断,离去的人们越来越多,3年不到新和谐的社会主义就解体了。

欧文把失败原因归罪于新和谐的居民,他说:“这证明来自个体制度下的家庭,没有实现自信与和谐生活所必需的忍耐和慈善的道德。”对此,新和谐的校长和居民尼夫反驳说“那些有感知力相信合作社和共同财产是最好的人们……是构建这样一个社团的最好的材料。”

被欧文形容为“我的门徒中最忠实最诚实的人”之一的艾伯拉姆.科姆(Abram Combe),也拒绝了失败是因为参与者有过错的说法。他说:“我们的目标就是改变无知、贫穷和邪恶。如果说失败是因为我们的实验对象的愚昧、贫穷和道德低下,那是一个难以立足的借口。”

天堂在哪里——人类近代之争主线

社会主义之父欧文的这场实验,清楚的表明了社会主义并不是为了提高什么物质生活水平,而是为了要引导人类抛弃传统,彻底改造人类。为达到这个目的,就要许诺一个极度美好的愿景,来吸引人们为之献身,从欧文到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是如此。

英国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巴克斯(Ernest Belfort Bax)在1886年出版了一本书《社会主义宗教》,他在书中写道:“社会主义……把宗教从天堂带回地球。……它的眼光超越了现在……不是……去看向另一个世界,而是看向这个世界中的另一个更高的社会生活。在……这种更高的社会生活中……,其最终可能性超出了语言所能表达或思想所能构想。社会主义者找到了自己的理想,即他的宗教。”

在东西方的古代社会,都是君权神授体制,这种体制中有3个角色:上天(上帝)、君主、民众。他们的关系是,上天(上帝)授权君主统治王国,人民是君主的子民,遵从天命的君主视民众是自己的孩子,不论是君主还是子民,他们的道德来源、最终信仰都是来自上天(上帝)。

近250年来,在东西方君权神授体制结束后,人类社会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思想,两种不同的制度,分辨出它们的不同,就能看清当今世界各种乱象。

一种是源于美国立国精神的,独立宣言中开篇就说:“所有的人是被平等创造的,创世主(Creator)赋予了他们一些不可被剥夺的权利……”

所以,在这种制度设计里,还有上天(独立宣言中的创世主)和民众,只是没有了君主,创世主赋予了民众特定的权利,民众组织建立政府,目的是保护创世主所赋予的权利。

在这种制度下,每个人为自己的信仰和品质负责,政府不是强制者。

另一种是在法国大革命中现形,后来又发展成各种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包括现代共产党国家和西方左派的民主社会主义。在这种思想制度里,不但没有了君主,也没有了上天,除民众外,还有一个政府,可怕的是,这种政府会把自己扮演成上天(上帝)的角色,从而以各种美妙的借口去制定“新道德”,打造“新人类”。

此时,政府和执政者就成了由魔鬼扮演的“伪上帝”,它会强制民众必须“崇拜伪上帝”,谁不顺从它,它就会使用国家机器对之迫害。

中共建政后把自己扮演成救世主,大力“破四旧”,极力贬低篡改传统文化,推崇无神论,迫害传统信仰,几千万人死于各种运动,现在又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是在扮演“伪上帝”角色,把人类带向魔鬼。

而在西方社会,社会主义左派通过高税收重新分配财富、政治正确限制思想言论等,也正在一步步引导人们和传统制度割裂,一步步强化政府的权力,越来越接近“伪上帝”角色。发展到今天,已经到了临界点,一旦某种危机被制造出来,社会主义左派们就会趁乱窃取政权,然后转向独裁,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很现实的危险。今年发生在美国的暴力骚乱和左派政治人物的表现已经明显体现出这一点。

在这历史关键一刻,看清魔鬼扮演的“伪上帝”,守护传统和内心,别被它带入不归路,既是人们的责任,也是对自己的保护。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

    上一篇: 孔子如何面对绝粮困境?

    下一篇: 中国古代战场上的巾帼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