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越急,孩子就越拖拉!90%的妈妈却想不通这个理

你越急,孩子就越拖拉!90%的妈妈却想不通这个理

2016-05-25

周末,优爸带着优优出去爬山,父女俩一起开始准备。等到优爸已经收拾妥当准备出发的时候,优优还在系鞋带。优爸便检查装备是否带齐全,在查看了三四遍以后,发现优优又在不紧不慢地找自己的登山帽。这可把优爸急得够呛。

在拖延了几分钟后,优优终于收拾好了。可怜优爸一个急性子+女儿奴,想催却又得拼命忍住,可想而知这个过程是多么得难受。



拖拖拉拉似乎是每个孩子的通病,妈妈们一旦聊起这个话题就会滔滔不绝。一位妈妈曾在后台给优妈留言,说上幼儿园的女儿每都赖床,不叫个四五次, 绝对不会痛痛快快地起床。好不容易从床上爬起来了,穿衣服也要十几分钟,用这位妈妈的话说“简直磨蹭死了”!

可是,妈妈们有没有想过,孩子为什么慢呢?为什么就算受到了我们的责备,他们还是保持“龟速”呢?孩子的拖拉不仅仅是他的一种不良习惯,我们需要更深层地挖掘他慢的真正原因。

  “反正有人替我做,我不管了”      妈妈事事包办,越俎代庖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全家上下都围着他转,不愿小小的他受累,什么事情都愿意替他做好,孩子也乐得坐享其成。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做父母的看不惯他们做不好、做不对的样子,一时心急便替他们做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孩子自然而然地就会认为:“反正妈妈都替我安排好了,我就不用管了。”



每天早上,穿衣、洗脸、刷牙、检查书包、穿鞋这样一个全套的动作流程都是妈妈帮着阳阳完成的。阳阳根本不用操心,更用不着动手。有一天妈妈出差了,只剩下爸爸和阳阳在家。工作到很晚的爸爸早上没起来,阳阳只好自己做,可他哪里会呢?不是穿错了袖子,就是鞋带系不上,拖拖拉拉了半天。结果,阳阳那天上学迟到了。

这样的妈妈要好好反思一下了,如果再继续这样下去,孩子就不仅仅是做事拖拉了,他们的个人能力发展也会受到限制。

“我也想快起来啊!”孩子也着急,就是快不起来

有的孩子也想很快地做完事情,他们的内心也非常着急,可是无奈大脑手脚配合不灵活,想快也快不起来。如果此时我们去催促他,责备他,只会让他变得更加得急躁。可是这种着急并不会让他加快速度,只会让他更加手忙脚乱,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孩子之所以会这样,是有多种原因的。也许是因为发育不成熟,自身能力有待提高,所以才会心有余而力不足;也许是因为对自己没有信心,踟蹰不前;也许是因为后天环境的影响,比如之前一直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生活节奏比较慢,再和爸爸妈妈一起生活后就变成了快节奏,所以有些跟不上。

    家长耐心不够孩子有自己的做事节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做事节奏,孩子也一样,他们也有属于他们那个年龄的特有的做事节奏。我们有时尚且抱怨身边的成年人做事太慢,跟不上自己的节奏,更何况是孩子呢?

有一次,我们全家进行大扫除。优妈负责客厅和大卧室,优爸打扫厨房和洗手间,优优则整理她自己的小卧室。等快到中午饭时,优妈和优爸都已经完成了工作,优优的房间却是一片狼藉。这样下去一天也收拾不完啊,优妈不禁有些不耐烦:“优优,动作麻利一些好吗?把东西归置在柜子里,整理整理床铺、擦擦桌子就可以了。”



可是优优却说:“我要把所有的西分门别类啊,把玩具放在玩具箱里,把书摆在书架上,这样才更整洁不是吗?”

优妈听了以后心里很惭愧,我们大人身经百战,已经习惯速战速决。而优优有她自己的做事方法,我们不能把自己的节奏套在孩子身上,孩子也应该有属于自己的节奏,这样他们才会独立自主地处理问题。

“我不快!就不快”孩子用拖拉对抗父母

因为我们不明白孩子内心的想法与感受,所以我们经常有太多催促的声音。因为我们的不理解,我们的催促在孩子看来,更可能是训斥。这种威严感很可能让孩子迫于父母的威力,而产生一种逆反的心理。他们就会故意用磨蹭、拖拉来对抗我们的催促。



很多时候,孩子会用拖拉的方式来表示自己的拒绝。有的家庭非常严格,孩子不敢直接反抗父母的一些指令,而自己又不乐意做,于是慢悠悠地做。也许父母会因为自己做不好就不让继续做了。所以,有的时候,孩子拖拉是在告诉你他们的心声:他不想做这件事。

可见,孩子的拖拉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我们。其实整个世界都很正常,只是我们太急了。所以,对付孩子的拖拖拉拉,父母不要一味地单纯地催促和责骂孩子,也要从自身找原因,找解决的方法。

1一定要有耐心

这里所说的耐心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我们要对孩子有耐心,要慢慢地教他学会做所有事;另一方面则是我们要对自己有耐心,要能抑制住自己想要上去帮忙的欲望。



孩子学习做事的过程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不可能一下子都学会,也不可能立刻就做得驾轻就熟。我们要耐下性子来,一遍一遍地教他,正所谓“熟能生巧”。当他自己慢慢学会了,自然就能快起来了。

2尊重孩子的意见

大多时候,我们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催促孩子,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其实孩子也会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我们以为我们的决定是为孩子好,对孩子而言却未必是正确的。

 



所以我们不妨给孩子一个说话的权利,听一听他的感受与意愿。如果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围或者接受范围,家长就要灵活处理,降低期望或者重设目标,给孩子安排适合的。

3适当地允许孩子安排自己的时间

我们要给予孩子最基本的信任,要相信孩子能做好,即使这一次做不好,下一次他也会更加努力。所以,家长要适当地放开手,放宽心态,让孩子自己去安排时间,比如穿衣服需要几分钟,洗脸刷牙需要几分钟。因为我们越操控孩子的时间安排,他们的时间观念就会越淡薄。



等到孩子自己可以更好地掌握时间用度,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完成该做的事情,我们又何必多此一举,非要他们赶上我们的步伐呢?
 
    来源: 教子有方 责编: Ki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