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典故: 谁笑到最后 谁才笑的最好

西方典故: 谁笑到最后 谁才笑的最好

2016-07-22

弗洛里昂(Jean-Pierre Claris de Florian,1755-1794) 是法国著名文人伏尔泰的侄孙。法国大革命期间,他因贵族出身被捕,出狱后不久去世,年仅三十九岁。在法国文学史上,他是继拉封丹后最重要的寓言诗人,曾于1792年出版五卷《寓言诗》。

“谁笑到最后,谁才笑的最好”就出自他的寓言诗《两个农民和云》。诗中写道:一天,一个农夫居约看见天上一堆乌云,认为要下冰雹,并将打坏庄稼,导致颗粒无收,发生饥荒,因此忧心忡忡。而另一个农夫路加则认为乌云是吉祥的兆头,下雨可以浇灌久旱的稼,可以使农业大丰收,大家可以富裕起 来。

两人各持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路加说:“既然如此,那就等著瞧吧!谁笑到最后,谁才笑的最好。”不久,吹来一阵狂风,乌云散尽,既没有下冰雹,也没有落雨。

后来人们用“谁笑到最后,谁才笑的最好”来指不因一时的成功或占上风而过分得意,只有最后的胜利才是真正的胜利。

不由得想起了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威尼斯商人》。剧中提到,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为帮助好友巴萨尼奥娶得鲍西亚,而向仇家──放高利贷的犹太人夏洛克借钱。他答应若无法还钱,就割下自己的一磅肉抵债。不料,他的商船在海上遇险,因而无法如期还款,他被洋洋得意的夏洛克告上了法庭。

在法庭上,夏洛克斩钉截铁的拒绝和解,坚决按照借据条款,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安东尼奥无可奈何。

为了营救安东尼奥,鲍西亚假扮律师来到法庭。她向夏洛克指出,借据上只说他可取安东尼奥的一磅肉,但可没说他能拿安东尼奥的一滴血。“你哪怕让这个基督教徒流出一滴血来,你的田地和产业就要照法律规定的充公,归给威尼斯官府。”

夏洛克自然无法只割安东尼奥的肉而不令他流血,只得带着懊丧的表情说,他愿意接受金钱。就在大家都非常高兴之际,鲍西亚却又说道:“别忙,慢点儿!这个犹太人不能接钱,只能割肉。因此,夏洛克,准备好割那块肉吧。可是你当心别让他流出血来。你割得不能超过一磅,也不能比一磅少;要是比一磅多一点点或者少一点点,分量上就是相差一丝一毫,那就要照威尼斯的法律判你死罪,你全部财产就都充公,归给元老院。”

鲍西亚还说:“根据威尼斯的法律,因为你布置诡计,想谋害一个市民的性命,你的财产已经充公归给官府了。你的死活就看公爵怎么决定了。因此,跪下来,求他饶恕吧。”

夏洛克很不甘心,但没有办法,只得接受公爵的判罚:财产一半归给安东尼奥,另外一半要归给官府。在夏洛克同意将遗产留给嫁给基督徒的女儿后,安东尼奥放弃了夏洛克应该归给他的那一半财产。

夏洛克的报复彻底失败了,而且还损失了不少财产。至于善良的安东尼奥,不仅没有割肉,而且本以为损失了的船只,已经顺顺当当开到港口了。这正是“谁笑到最后,谁才笑的最好”的典型例子,而这样的例子在今日的中国,同样并不难找。
    来源: 许茹 责编: Sarah

    一周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