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丨在这仲夏和风的日子里,追寻美好吧
2016-06-08
如果说整个春季的主角是青山绿野,那么夏季的主角便非江河莫属了。

此去经年,我们每一个漂落在远方的游子,心里头惦记的,依旧是那条故乡的江河,那里拥有太多带不走、磨不去的回忆。

值得庆幸的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端午节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它赋予了江河更多的意义:屈原的清高、伍子胥的忠智、曹娥的至孝以及寓意深厚的民俗风物。

这样,无论我们身处何方,也总有一样共有的载体可以慰问我们的思念。







端午风物

农历五月,正是万物昌盛的好时节:葵榴斗艳,栀艾争香,仲夏和风,百舸争流。

而古人认为,端午这日,暑气上升,蝎子、蛇、壁虎、蜈蚣、蟾蜍五毒齐出,邪气丛生。在江南地区,则盛行喝雄黄酒,为的是消毒防病,虫豸不叮;亦常有百姓家门挂上菖蒲艾叶,或是挂上天师钟馗的画像,以驱邪镇宅。

旧时候的老北京街,总有小贩吆喝着:“蒲子艾来!”、“葫芦花来!”、“哎,买神符!”、“黑白桑葚儿!”、“江米小枣儿的凉凉儿的大粽子来!”……

如今那股传统的京腔味儿也许再也难以寻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那些花样百出的包装,虽说亮了眼球,但那种味道却再也难以超越,有念想的人,便也只能空叹与怀念了。







粽叶飘香

我们印象中的端午,大都牵荡着一份童心。小时候的端午这天,临近黄昏前,总会约上几个小伙伴前往清澈的江河中游水嬉戏。

家里的老人说:端午游了水,一年不长疮。带着一知半解的稚童也不关心这其中的缘由,只顾在胡乱飞荡的水花中忘却了许多不愿一天到晚都在读书学习的烦恼。

回到家里,吃上用柴火蒸出来的粽子,便算到了端午的高潮。清香的粽叶里包裹着丰富的食材,光是听了母亲说说,便已垂涎三尺了。

这粽子的做法也南北各异,有趣的是,在科举时代,家有书生的父母,更是不忘在粽子里放上枣子,寓意“早中”。







锣鼓喧天,百舸争流

终年平静的大江,到了端午,则喧闹起来,没看过精彩绝伦的赛龙舟,便不算过了一个完整的端午。

沈从文在《边城》中写道:“十六个结实如牛犊的小伙子,带了香烛、鞭炮、同一个用生牛皮蒙好绘有朱红太极图的高脚鼓,到了搁船的河上游山洞边,烧了香烛,把船拖入水后,各人上了船,燃着鞭炮,擂着鼓,这船便如一枝箭似的,很迅速的向下游长潭射去。”

光是几句笔墨,就仿若身临其境,那响彻天边的呐喊声、锣鼓声更是把观众带入到了一种难以言喻的亢奋状态。竞渡的拼搏精神,总让人不禁联想到生活中的一些成败得失,但最难得可贵的是,一个人遭受了多少,就领悟了多少。







端午一节的特殊在于,它有悲壮,亦有展望。

细数那些流传至今的故事,纵然令人拥有许多深思与感慨,但节日的意义,终归属于我们每个普通人心里共同向往的美好与希冀。

最后,借此端午之际,编君谨祝各位:端午安康。



端午

唐 · 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竞渡诗

唐 · 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乙卯重五诗


宋 ·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浣溪沙

宋 · 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五月五日

宋 ·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来源: 国馆 责编: Lily

    上一篇: 它走了... 参与过911的最后一只搜救犬......

    下一篇: 2016年加拿大‘雄狮奖’《血刃》预告片the  bleeding edge trailer chinese


    相关新闻

    一周点击排行
    过往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