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里你真的会用空调吗?
2015-07-13
众所周知,夏季使用空调最主要的目的是降低室内的空气温度,从而使人体保持一种舒适和健康的状态。舒适本身就是一种主体感受,因人而异。空调降温对健康的影响,其实也因人而异。

夏季使用空调时,室内的温度大大低于外面的温度,有些人长时间呆在空调环境里,一旦脱离室内,生理上就会出现强烈不适,从而出现头晕、头痛、面部神经痛、胸闷、腰肢疼痛无力、全身发冷以及细菌性感染所导致的一系列病症。这就是通常说的“空调病”。显然,要消除和减轻这种“空调病”,就必须提高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抵抗能力。

怎样才能提高人体对环境变化的抵抗和适应能力?医疗气象学家通过试验,得出一个比较有效的办法,那就是在居室内保持一种“温度变化”,以“多变”应“突变”,从而锻炼人的抗“变”能力。从这个角度上说,夏季合理使用空调,本身就是一种保健措施,因为手握空调遥控器,室内的温度变化就在人的掌控之中。怎样才能合理地进行“空调变温”呢?这当然也要因人而异。

对健康人群来说,不要使室内一直保持恒温或“准恒温”,而要经常升高和降低室内的温度,使室温一直处在一种变化状态。当然,刚开始利用空调进行这种调节时,整个居室的温度变化幅度应控制在3℃-5℃,半个月后,幅度可逐渐提高到6℃-10℃。温度变化也不要太突然,而是要平稳地提高或降低(每次调节以1℃-2℃为宜)。同时也要经常对室内进行自然调节(即所谓的“空气浴”),通过开闭门窗,让室外空气和阳光进入室内。这样,在变化温度的同时,常常也伴有湿度、阳光和空气流动(风)的变化,这些“微气候”变化无疑对身体健康都是有益处的。

对于老年人和一些慢性病患者来说,“空调变温”的幅度应控制在3℃以内,也可以直接使用空调的“准恒温”,这其实也是有温度变化的,只不过温度变化幅度很小,一般都在2℃以内。为什么老年人和一些慢性病患者不适宜大幅的“空调变温”呢?这是有研究佐证的。

美国哈佛大学的专家统计了美国135个城市中65岁以上的慢性病患者在21年中的医疗保险记录。同时统计了这135个城市在这些年中夏季的温度,计算出温度的标准差,标准差越大表示温度波动越大。结果发现,标准差每改变1℃,可使糖尿病死亡率增加4%,使冠心病患者死亡增3.8%,使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死亡增3.7%,使心力衰竭患者死亡增2.8%。

当然,这些死亡记录可能都伴有复杂的偶然的原因,但至少说明,慢性病患者不适宜在温度变化较大的居室生活。所以,对老年人和一些慢性病患者来说,夏季使用空调,不仅“变温”不能太大,温度设置也不宜低于28℃,只有这样,才能降低室内外的温度差,这对正常人群是减轻“空调病”症状的小问题,而对老年人或一些慢性病患者,则是降低死亡风险的大问题。
    来源: 北京青年报 责编: Amy

    上一篇: 台湾敦促大陆正视并回应人民诉求

    下一篇: 大陆赴美航班华客涉威胁乘务员 FBI调查


    相关新闻

    一周点击排行
    过往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