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养大的孩子心理问题多!好多父母都没意识到

这样养大的孩子心理问题多!好多父母都没意识到

2016-10-27

亲子间的相处是门不容易的课题,因为相处时间多、对彼此影响也大,而每个孩子适合的沟通方法可能不同。孩子从幼少期开始,可能因为哪些父母的行为造成他们今后心理上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




不赞美、不认同、不支持,给予有条件的爱孩子在幼少期最需要的就是无条件的爱,若没有得到满足,可能将来会用恋爱来弥补内心的缺憾,造成一些爱情观的问题。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曾指出,对孩子们只是爱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无条件地去爱,他说,爱他们本身,而不是爱他们所做的事。日常生活中,“有条件的父母之爱” 并不只是体现在旧式家长制作风中,那些做梦都没想过要体罚孩子的现代家长,却选择通过暂时孤立孩子的办法来调教他们,并美其名曰“叫停”。反过来,“正面强化”措施教育孩子:只有做出我们认可的“好行为”,才会被爱、才可爱。



虽然有研究结果表明,接受“有条件父母之爱”的孩子的确更有可能向父母期望的方向发展。然而,这种切合是有严酷的代价的。首先,这样成长的孩子更倾向于对父母抱有愤懑和厌恶之情。其次,他们更愿意表示,他们的行为更多是源自“强大的内部压力”,而非“真正的自主选择”。而且,他们取得成功之后的幸福感通常很短暂,而他们常常感觉自责和羞愧。家长和老师对于孩子的无条件接纳需要和“自治支持”同时进行才行:提出要求的时候,解释原因;尽最大可能创造孩子参与决策的机会;鼓励而不是操控;积极地从孩子的角度思考。


让他用父母基准决定恋爱和结婚对象有时平时聊到“找个住在家里附近的人”、“希望结婚对象是个有钱人”等等,孩子会渐渐往让父母满足的方式去寻找对象,并非用自己的基准。孩子借父母来到这个世界上,有自己的人生和使命。为什么不能让他尽早学会独立判断独立思考和独立生活呢?恨不得替他做每个决定,关注他的一举一动,你自己的人生呢?


若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思,就用言语激斥孩子有些父母会为了让孩子遵循自己的想法,要孩子遵守一些规则,但如果出现暴力或激烈的言语,对孩子其实影响不太好。当父母对孩子冷嘲热讽时,其实也是潜意识中他们在试图削弱孩子逐渐独立的部分,从而保证自己与孩子之间的紧密联结。



父母自以为自己的话语会激起孩子的斗志,从而使孩子成长,但是,生活不是剧本,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按照父母的期望。语言冷暴力,开始,孩子也许会伤心,但是,到最后,孩子会越来越不介意,到最后,父母往往会看到自己不喜欢看到的结果出现。


经常在孩子面前说“因为你是谁谁谁”“我会担心,因为你是谁谁谁”、“因为你是谁谁谁,所以不会/不行/不懂”等等的言语可能让孩子心灵种下深深的创伤,甚至可能深信自己会被担心或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变得脱离不了父亲母亲的协助。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即便是已经30岁了,依然还是个孩子。但正是因为父母把孩子当成“孩子”看,不断用语言和目光打击着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所以,一个阳光健康、活泼可爱的孩子慢慢变成了一个沉默少语、缺乏自信的孩子。


沉浸在自己世界中,太放任、不关心孩子社会上的诱惑很多,比如说父母有外遇问题、过度沉迷游戏或购物等等,会让父母对孩子的责任感意识较薄弱,对孩子给予过少的关心,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也不自觉地采取放任态度,他们和孩子之间身体的接触和内心互动、言语沟通机会也都比一般人少。由于孩子的学习机会相对减少、不足,父母和他们无法建立良性亲子关系,容易产生内心的困惑、矛盾以及情感认知模糊的现象,往后在他们的人格特质里会产生自我怀疑和缺乏自我价值的因素。



孩子得不到父母完整充足的情感支持、响应和真正的了解,对爱充满不确定、渴望或遗憾,长大后几乎养成了与爱疏离的习惯,我行我素,较难融入群体。
    来源: 网络 责编: Ki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