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老子出关》说起
2016-07-07


近日有一部电影将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老子搬上屏幕——《老子出关》。老子青牛西行,2,500年前这一历史悬案自古以来有无数的猜测,实难复窥真相,电影情节难免补以故事虚构,但也看到导演刻画古朴、尽量反映老子思想、品行原貌之努力,总之使电玩时代的人类可以一睹2,500年前这位智者的风采,善莫大焉!


老子(约公元前580年~前500 ),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据《史记》记载,老子晚年乘青牛西行,途经函谷关(今河南灵宝)被关令尹喜挽留着书,为后世留下了《道德经》五千言。


老子曾在周国都洛邑任藏室史(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虽博学多识,但一直隐忍不发,电影里有王子求教于老子的情节,这老子受周朝王子尊重与礼遇,是史书中所没有记载的,这是电影为烘托老子才学而杜撰的吧!但似乎有点牵强。一个披褐怀玉、淡泊名利之形象才更接近历史上真实的老子吧!


按老子道家清淡无为之道,更崇尚独修自己,而非刻意改变社会,这和儒家「达则兼善天下」有所不同,这也充分体现在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邑问礼于老子的轶事中: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老子直言不讳,他认为孔子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和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其言论还在。况且君子时运来了就驾着车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他的容貌谦虚得像愚钝的人。他建议孔子,抛弃他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这些对于孔子、对于世人,都是没有好处的。


你看,老子对道德的要求多高,有道之人,有德而不显,有才而不露,看上去若愚若痴,和一般人一样。在后著的《道德经》中有言:「上善若水」、「和光同尘」也讲的是这个道理。
据史记,孔子这次问礼受益匪浅,犹如醍醐灌顶。孔子辞别老子,反思多日。直到学生问之,他沉吟良久,对弟子们感慨:「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耶!」可见老子在孔子心目中所达致的境界,非一般人所理解。


后世之学老子者常绌儒学,儒学则常绌老子。其实儒道同源,前者主要是教人做人的道理,在世间成为显学,而后者是教人修炼之道,历代单传,只有少数人得其真传,因为道德高深,不为一般人所理解。道家以修真为要,修道之人洁身自好,早已看到世间人心的污浊是不可能去尽的,人只有淡泊欲望,与世无争才可能远离世间之险恶。


电影对关令尹喜也有不少重头戏,如果没有关令尹喜,可能后人就读不到《道德经》了。当然,历史没有假设,历史是事先安排好了,电影中尹喜幡然醒觉、托病辞官,追师兴道颇为感人,今日大道洪传,又有几人做得到「朝闻道夕死可矣!」就像尹喜身边的同仁一样,对他的行为无法理解!


中国文化一直贯穿着「道」!求道、学道、修道……比比皆是。道究竟是啥?老子说它无形无象,吾谓之「道」,道就是宇宙的真理,宇宙的法则。现代人以为科学发现的物质规律才是真理,只要学习科学人类就可以掌握真理,这个物理规律和老子所说的「道」还是有很大差别的。道不是靠学知识来把握,而要靠悟、靠修来同化。可是今天的人对老子已经遗忘得差不多了。


中国传统文化是修炼文化,是半人半神的文化,他紧扣神定的做人目的与宗旨,而一切不合此宗旨的人生在他看来是没有意义的,现在许多人找不到人生意义,即使有钱有名仍然弥补不了精神的空虚,其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你不难找到「道」!  


现在有许多人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其实「道」在中国的民间一直在承传著,从来没有中断过,在九0年代气功高潮中,有许多人拿出来传人,可是受到无端的迫害和打压,使真正的「道」真正的「法」不得不出关西去,看了电影《老子出关》联想今天,您作何感想?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

    上一篇: 11万港人“7.1”上街游行抗议

    下一篇: 名牌输给山寨货 「新百伦」成大陆品牌


    相关新闻

    一周点击排行
    过往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