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仁天皇让位 开启令和时代
2019-05-06

在位30年的日本明仁天皇于4月30日退位,儿子德仁于翌日(5月1日)继承了皇家剑和宝石的印记,登基成为日本的第126位天皇。

明仁天皇年号平成,寓意“实现和平”。做为一个战后不握实权的国家元首,他在任内致力于对二次大战日本侵略的国家表示歉意。


“仇恨战争”
明仁天皇出生于1933年,即日本入侵满洲后两年。在日本军国制度下,明仁太子将成长为国家军队的最高指挥官。

“他受的是一种强人教育。”明仁的幼时同学明石(Mototsugu Akashi)回忆道:“当时我对明仁的印像是,他的自私多于慷慨。”

但是,日本的战败将年轻的明仁变成了和平主义者,明石说:“那段时间使他对战争及其造成的混乱产生了的强烈反感。你可以称之为对战争的仇恨。”

明石相信年轻的皇太子曾向他的父亲裕仁表达他对战争的看法。

1946年1月1日,裕仁天皇宣称他是一个凡人,而不是神。次年,美国起草的日本宪法剥夺了天皇的实权,将其交给了日本人民。日本天皇从此成为名义上的元首,却没有政治权力。


“出人意表的民主人士”
明仁的职责包括:颁发褒奖和会见来访的国家元首。他经常打破皇室传统,他是第一个与平民结婚的日本天皇。平民出身的美智子皇后来自一个罗马天主教家庭。明仁还表示,希望在去世后火化,而不像数百年来的传统埋葬于帝王陵墓。他甚至不讳言自己的朝鲜族血统,令日本民族主义者大感紧张。

好作诗的明仁时常实地安抚地震、海啸和其他灾难的受害者,受到日本人民的爱戴。他也出访二战期间被日本侵略的国家。无论是在日本国外,还是在国内,他都对日本的战时行为深表懊悔。

明仁的和平主义观点使他跟日本政府的关系紧张。

安倍晋三是日本任职时间最长的总理之一,他不像以前的领导人那样愿意对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扮演的角色表示忏悔,并希望摆脱日本战后对其军队、政府和君主制的束缚。

安倍执政的自由民主党长期以来,一直试图修改日本的宪法,恢复日本的军队,将天皇升格为国家实质的元首,并将公共秩序摆在个人自由前面。

明仁“在某些方面成为一种出人意表的民主人士,一个出人意表的和平主义者,他不一定对现在的政府感到满意。”东京索菲亚大学的政治学家中野(Koichi Nakano)说:“而那种不信任也是相互的。”


“让位”还是“退位”
明仁天皇早于2016年7月表示,打算提早让位给皇太子德仁。他认为应该让有能力履行天皇职务的人来继任,暗示自己年事已高,身心上都已经无法胜任天皇的职位。消息传开之后,宫内厅发言人随即向记者否定上述的报导,更表示天皇将按宪法规定,继续履行天皇的职责。可是,到了同年8月8日,平成天皇在长约十分钟的公开讲话中,再次表达了让位的意愿,并且公开请求日本国民谅解。事已至此,政府当局显然不能再否定此一事实。

经过与皇室内部磋商,首相安倍晋三内阁于翌年2017年6月1日向国会提交了《关于天皇退位等皇室典范特例法》,由五条与附例十一条组成,并在同月中旬获得国会两院通过,再向外公布。《特例法》正式写明“天皇退位”,但包括天皇本人发言在内,都将这次决定称为“让位”。一些右派传媒也遵循意志,在之后的相关报导里一律使用“让位”。两者究竟有什么分别?

“退位”是指——在没有天皇的主体意识下,使他从皇座下来。

“让位”是指——在天皇的主体意识下,自行从皇座下来,并交予指定继承人。

日本史学者胡炜权指出,按照天皇上述的行动,“让位”的说法当然最为妥当,为什么日本政府还是要在特例法上写“退位”呢?这是因为在现行宪法和《新皇室典范》规定下,天皇没有“辞职”、“退休”的权利。但平成天皇突然提出,而且罕有地做出强烈要求,安倍内阁最终妥协,急忙设立上述的《特例法》去追认。但是,为免再次被天皇杀一个措手不及,在《特例法》里强调了特例,即“自此一次,下不为例”的意思。也就是说,法例上是特意用退位来强调法律先于天皇的意志,避免抵触“宪法最大、天皇受宪法限制”的精神,引起宪法解释混乱的尴尬情况。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

    上一篇: 犹太教堂枪击案中的“神奇”事

    下一篇: 重新确认台湾关系法承诺案 美参院一致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