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们喜欢新年倒计时?
2016-01-01

倒计时与新年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以为2015年还有很长的一段日子,自己还有时间等明天。然而,“倏”地一下子,明天就成了明年。今天分别的时候,大家默契地用“明年见”替换了平日分别时的“明天见”,似乎想要刻意强调明天与往常的“明天”不一样,明天即是明年。其实在“明天见”和“明年见”之间没什么本质的差别。时间,还是1天24小时1440分钟86400秒地流逝着。然而,人民群众的智慧是伟大的,在大众传媒、卫星通信和网络传播的共同发力下,跨年倒计时成了每年12月31日晚必不可少的跨年仪式。

倒计时本质上就是一场仪式

按照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的观点,仪式是对具有宗教或传统象征意义的活动的总称。仪式具有一定的时段、特定的场合,与个人或团体判断有关。它既可以仅限于特定团体,也可以限定于宗教或社会事务。罗伯特·F·莫菲在《文化和社会人类学》一书提到时历仪式,即在每年相对固定的时间举行,以及在特殊的环境和特殊时间需要举行的时历仪式。我们认为时间是直线的,以秒、分、时、星期、年运行,不可复始,而有些原始民族认为时间是可以重复的,时历宗教仪式是无穷无尽的周期中固定的标志,如圣诞节意味着冬至,复活节和逾越节意味着春天的到来。



而跨年倒计时,就是一场非宗教领域的集体历时仪式。通过“10,9,……3,2,1!”的倒数,人们在集体欢呼中迎来崭新的一年。仪式参与者从这样的仪式情境中,心灵得到慰藉和精神需求得以满足。

仪式,让生活更有趣

为什么有人热衷跨年?因为仪式让生活更有趣。生活的样子,根本上是自我的一种内心投射,即所谓心生万象。心态决定了我们眼中所看到的生活的样子。记得电影《小王子》里的场景么?在冰冷的、灰色的世界里,人们忙着自己的事,面无表情,犹如行尸走肉一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无奈的生活。



然而,仪式能唤醒我们对内心的尊重,为生活注入新的意义。仪式是什么?仪式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刻使其他时刻不同。跨年倒计时就是这样一种仪式,它使12月31日23:59这一时刻与下一秒区别开来,这一秒是今年的尾声,下一秒则是与上一秒完全不同的一刻时刻,它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元旦作为新一年的伊始,有着辞旧迎新的美好寓意。这一特殊的时刻,给了自己一个契机去迎接一个全新的开始,也让自己对过去的告别显得郑重起来。

全民倒计时,营造了一种“在场”的参与感

现在,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机,随时可以接入互联网。上课的时候,微信一开,手指一滑,人虽在课堂上,另一个“我”却随着朋友圈周游世界,畅谈天下去了。这种自我与意识的抽离,营造了“我”身体在场而心不在场的现象。而参与跨年倒计时的活动,使得参与者分离的身心在那时、那刻、那地合而为一。不论是在跨年演唱会的现场,还是守候在电视机前,在与全民一起倒数计时的时候,你都能体验到在场的参与感。在那一时刻,你的心情和他者产生共鸣,即使没在活动现场,也能感受到切身参与的兴奋感。这样的仪式跨越了时空的界限,确立了“共同在场”的群体认同,让不曾谋面的观众进入仪式的盛宴之中,获得了群体性狂欢的意义。

倒计时,让你对生活有期许

1、它承载了某种期许。随着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我们可以发现,微信朋友圈、QQ空间以及微博等社交平台上的主流状态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不管是“总结过去、憧憬新年”的感慨抒情还是“跨年倒计时”的话题讨论,这些言语无一不在彰显着人们内心对于新年的那种期待感。跨年倒计时这一仪式行为正如一种强有力的暗示,可以保证我们更好地到达自身,或者他人:一声声铿锵有力而振奋人心的倒数承载了人们内心对新年的无限期待,或许是家人身体健康,或许是朋友天天开心,也或许是自己事业有成……而当新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就好像一刀斩断了自己与过去的种种,不管之前是好是坏,总之以后一切都是新的了。通过这样一个仪式性的行为,我们其实是在心里默默暗示自己:要好好地过好新的一年,希望新年的这些愿望都能成真。

2、它可以制造记忆的兴奋点。“倒计时”这一短语来源于1927年德国一部名为《月球少女》的幻想故事片。在这部影片中,导演弗里兹为了增加艺术效果,扣人心弦,在火箭发射的镜头里设计了“10,9,……3,2,1”点火的发射程序。这个程序得到火箭专家们的一致赞许,认为它十分精准且科学地突出了离火箭发射的时间越来越近,使人们产生火箭发射前的紧迫感。在跨年倒计时中,随着时间临界点越来越近,人们的情绪体验也会在这种紧迫感中越来越强烈,从而打破我们日反复一日平淡的体验。而这种不平常的事情和感受就像一个兴奋点,会在记忆的长河里震荡,给人带来情感的余波。所以,你可能还能够说出去年跨年倒计时时的点点滴滴,还能感受到那种激动、振奋的情绪体验。
    来源: 网络 责编: Kitt

    上一篇: 元旦在天文学上有什么意义?

    下一篇: 山海关为什么被称为“天下第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