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一个追尊“仁”的宋仁宗
2021-04-13
文│美玲

公元1063年黄历三月,54岁的宋仁宗去世了。

消息从皇宫传到街市,开封街头的一个小乞丐,起初一愣,接著竟放声大哭,踉踉跄跄就往皇宫跑。谁知宫门外早挤满了人,褴褛的乞丐、斯文的书生、稚气的小孩……哭做一团,披著白麻,烧著纸钱,给皇帝“送别”。第二天,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了城市上空,以至天日无光。

消息从大宋传到辽国,彪悍的辽国君主也大吃一惊,冲上来抓住宋国使者的手:“你说什么?他老人家怎么就过世了?”说著眼泪就掉下来:“我要给他建一个衣冠冢,寄托哀思。”

从贫民到敌人,都舍不得他离去——皇帝做到了这份上,大有“偶像巨星”之势。700年后,乾隆皇帝表示:平生最佩服的三个帝王,除了爷爷康熙和唐太宗,就是宋仁宗了。

练字就是练心


宋仁宗出生时,那一声婴儿的啼哭,让伸长脖子的文武百官大大松了口气——在他之前,所有的皇子都夭折了。于是他取名“受益”,5岁封庆国公,9岁为太子,13岁父皇一驾崩就改名赵祯,登基为帝。

但殊不知,宋仁宗的少年时光,却过得异常艰难——他的糊涂父皇、那个签下了“澶渊之盟”的宋真宗,竟然时刻担心大臣们会利用太子架空自己。他越看儿子,越有“被害幻想症”,连弥留之际,真宗满脑子都在想:这儿子不可信,只有把权力交给皇后。

经过父亲的“严防死守”,13岁的少年赵祯即位之后,也没什么舒心日子,最大的考验来自他的“母后”——章献太后。

拜《狸猫换太子》的“戏说”所赐,人人都知道,宋仁宗的生母是李妃,而章献太后正是戏中的坏人刘皇后。但实际上,章献太后非但不是“奸妃”,反而聪慧敏捷。章献太后垂帘听政11年,在历史上评价很高,常与汉代吕太后、唐代武则天并称,史书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宋仁宗自幼聪慧,在孩童之时,就能一眼洞穿父亲的宠臣王若钦“实是奸邪”。他酷爱书法,一手“飞白体”,练得极为神妙。或许,练字就是练心。赵祯有对弱者的同情、对世事的宽仁。正是这一点,决定了北宋初年改革的走势——高潮短暂,余音很长。

范仲淹新政


公元1033年,宋仁宗亲政。

他太清楚自己接手的烂摊子:父亲当年爱面子、好排场,为了弥补“澶渊之盟”里受伤的自尊心,竟然一口气把“五岳”都封禅了。想当年,唐太宗想封禅一座华山,都因为太贵而作罢。可想而知,宋朝的国库消耗到了何等地步。

宋仁宗的第一把火,就是振兴经济。对外平息战争,对内作风俭朴,从而扭转了经济颓势,开展出了一个黄金时期。至此,他才进一步,寻求更加彻底的改革。
宋仁宗需要一个能够让他托付改革重任的执行人。几经斟酌,在百姓中呼声很高的范仲淹,浮出台面。1043年,宋仁宗宣布全新的“内阁名单”:调范仲淹回京,任参知政事(即宰相),与枢密副使富弼、韩琦一道主持朝政。

范仲淹从政已经28年,改革在他脑子里酝酿已久,十大政策一挥而就——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

但是,仅仅1年零4个月后,范仲淹、富弼和韩琦相继被调出京城,改革突然受挫。是宋仁宗不信任他吗?

不。历朝历代,改革者如商鞅车裂、张居正掘坟,比比皆是,可范仲淹却毫发无损,“圣眷”不可谓不深。

政敌恨他入骨,并且伪造一封逼仁宗退位的假信,意图嫁祸改革派。然而就在这样可怕的事情发生后,竟然没有出现大规模血腥事件,可见宋仁宗完全不相信此事。
改革执行不下去,问题只在于,操之过急。

有一次,范仲淹审查一份官员名单,不称职的都毫不客气一笔勾销。一旁的富弼看了不忍:“先生您笔一勾,可害苦一家人。”

范仲淹严肃地说:“不害一家苦,那就害了一路百姓苦。”富弼哑然,说不出话来。

不错,官员要严格选拔;可你只看一眼名单,又凭什么认定昏官呢?范仲淹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言简意赅地找到改革的目标,却找不到复杂精细的实施办法。

仁宗面对那封假造要他退位的信,虽然不相信,却看到了恐怖的危机:群臣惶惶,正以生死相搏,范仲淹孤立,新政还怎么执行?他只好果断地叫停了。

文彦博接手改革


范仲淹离去了,岳阳楼留下他文人的绝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但宋仁宗不会离去,开封城延续著他政治的部署——文彦博,一个有些保守的大臣,接替了范仲淹的宰相职位。

这一次,宋仁宗再次选对了改革的经纪人。此后的十多年里,文彦博以沉默而笃实的精神,把宋仁宗的改革精神,不动声色地执行下去。和他一道努力的,是包拯、杜衍这批能臣。没有口号、没有激辩,范仲淹的十大政策,一条条修改,变得可以操作了。

以当时的货币改革为例子,可以清楚看到文彦博等人的细腻手法,以及对百姓的关爱之心。

公元1050年前后,在四川试行多年的纸币“交子”成功后,文彦博评估时机成熟了,计划向全国推广。没想到消息一传出,陕西长安的官员“立功”心切,说干脆废止铁钱,只用纸币吧。此言一出,老百姓吓坏了,连忙抛售铁钱、抢购货物,长安经济陷于混乱。

紧急关头,文彦博既没有强制推行“交子”,但也不放弃改革,倒退回铁钱时代,而是拿出了自己家里的丝绸,来到长安:“来来来,今日我卖丝绸,只收铁钱。”一下子就稳定了民心。从那以后,朝廷再推广“交子”货币,就没有阻力了,因为百姓对主政者有了信任。

中国文人最好的时代


客观来说,宋仁宗这种含蓄渐进的方式,或许错过了大变革的可能机会,无法一下子治好国家的病根;又或许,这种方式的成功,过分依赖他个人的宽仁魅力,而令后世之君难以效仿。但无论如何,新党旧党的争议淡化了;日后改革的中心人物王安石被提拔了;人才荟萃的一座高峰到来了——在“唐宋八大家”里,除了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其他6人都活跃于仁宗时期。以至于林语堂说,这是中国文人“最好的时代”。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追求;在中国历史上,他是第一个被尊称为“仁宗”的皇帝,并造就了北宋一世繁华。
    来源: 看中国

    上一篇: 中华老字号胡庆余堂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