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孩子成长中的八大坏习惯

「引导」孩子成长中的八大坏习惯

2016-11-21


宝宝一天天长大,从第一次发音模糊地叫出爸爸妈妈,到自己拿汤匙吃饭,从天天躺摇篮到匍匐前进,这一点一滴的进步都给家人带来无比的喜悦。然而,随之而来的「坏习惯」也让妈妈们苦恼不已。专家提醒家长,有些习惯是宝宝发育过程中的自然现象,妈妈只需引导即可。


1.乱「吃」东西

一岁以内的宝宝都喜欢把能够抓到的东西放到嘴里「尝尝」,家长觉得很不卫生,通常都要把东西从宝宝嘴边拿掉,甚至还会喝斥「不许吃,脏」!其实错的是家长,而不是宝宝。一岁以前,宝宝感知世界的开始就是他们的小嘴,家长千万不要强行阻止。

2.越大越怕生

很多家长发现宝宝六个月以前谁抱都高兴,可是六个月以后却越来越怕生。家里来了客人或换个环境就不开心,甚至大哭大闹,这让爸爸妈妈很是尴尬:「怎么宝宝越大越没出息了呢?」事实上,「怕生」是一种成长现象。 

六个月以上的婴儿已经开始会区分亲人和陌生人了,如果宝宝在脑子里检索不到眼前这个陌生人的形象,就会感到不安:「这个家伙是谁?」不要强逼着宝宝给不熟悉的人打招呼,这会让他更害怕。

3.让人头疼的「搬运工」

宝宝长到一岁多时,可以满地乱爬乱走,不少爸爸妈妈开始头疼了:小家伙特喜欢搬东西,只要能拖得动的东西,就会从这头搬到那头,又从那头搬到这头,忙得满头大汗却乐此不疲。甚至经常有时候,你找不到你随时会用到的小物件,因为它被宝宝无意地「藏」起来了。其实,爸爸妈妈完全不必为此烦恼,当宝宝发现许多东西会因他的努力而发生改变时,就会很有成就感。你要做的就是经常来整理家里的物品,同时满足宝宝的搬运需求和你找到自己东西的需求。

4.到处乱爬

在地上爬来爬去多脏啊!妈妈们一般不喜欢让宝宝在地上乱爬。但爬行是宝宝行走的第一步,而且爬行还能加强宝宝的手、眼、腰、腿等全身部位的协调,能较早地让宝宝主动接触和认识事物,促进认知能力的发育。 

很多已经会走的宝宝,也会突然爬下来看世界。对于陌生的环境,除了畏惧感,宝宝也会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希望通过自己动手去探索、认识和了解世界,自娱自乐。

5.乱扔东西

东西扔到地上,或是哗哗地倒掉,这是孩子们特别喜欢做的事情之一。把倒掉的东西重新放回桶里,接着再倒。这样反复玩,孩子们会感觉非常开心。你把玩具递给宝宝,他看都不看就扔到地上。你捡起来,他再扔。有时候宝宝抓到甚么都扔,水杯、汤匙、饭碗……扔东西其实是一种「婴儿游戏」。宝宝在不断重复的游戏动作中,强化了对各种物体、环境的认识,还可以锻炼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为日后的认知发展打基础。「扔」和「捡」之间的眼神交流、身体接触,满足了宝宝的情感需求与情绪发展,亲子关系得到进一步强化。

6.用手抓饭

一岁左右的宝宝经常用手抓饭吃,或者是宝宝会使用杓子、筷子的时候,还有不小心把食物洒在桌子上或地板上时,孩子往往会用手去摸、去捏、去抓这些食物。很多家长会立即制止这种「不规矩」的行为。其实宝宝用手抓饭不仅可以增加他们对食物的熟悉度,逐渐培养他们对食物的兴趣,还能避免宝宝长大后养成挑食的坏习惯。这是孩子想了解食物质感的一种方式,你不要生气地加以制止。吃饭和读书都是需要慢慢培养兴趣的,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接触食物的颜色、形状和特质吧。

7.吃手指

宝宝四、五个月的时候喜欢吮吸手指,心理学家佛洛德把婴儿出生后第一年称为「口腔期」,是人格发展的第一个基础阶段。 

孩子通过吮、舔、咬等方式来尝试认知事物、感知世界。吃手是宝宝成长过程中一种心理需求和行为,是宝宝一种健康的自我安慰的方式。在正常发育情况下,宝宝不会养成吃手的习惯,家长不必担心,也无需设法阻止。强硬地制止孩子吃手,会给孩子心理上造成阴影,长大后容易焦虑、发脾气,缺乏基本的信任和安全感。

8.爱玩卫生纸卷

当宝宝逐渐长大,你发现他开始喜欢拆东西,通常喜欢把卷好的线轴或磁带解开,再重新卷好。其实这对锻炼孩子的小肌肉很有好处。很多妈妈说,孩子特别爱玩卫生纸卷,道理也是一样的。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

    一周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