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睡觉时出汗叫“盗汗”,它是病吗?(组图)

为什么睡觉时出汗叫“盗汗”,它是病吗?(组图)

2016-06-04



睡眠中出汗称之为“盗汗”,汗液如同盗贼一样“溜”出去了。(图片来源:Thinkstock)



医学上将不因劳累活动、天气热、穿衣过暖、服用发散药物等所致的出汗称为“自汗”;将睡眠中出汗称之为“盗汗”。


盗汗
盗汗是中医特用的病症名,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盗”有偷盗的意思,古代医家习惯用盗形容身体夜晚鬼祟的行为,来形容该病证具有每当人们入睡或刚一闭眼而将入睡之时,汗液如同盗贼一样“溜”出去了。

中医对盗汗的认识已经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在《黄帝内经》中称其为“寝汗”。“寝”是指睡觉,有个成语叫“废寝忘食”,就是不仅顾不上睡觉,也忘记了吃饭。很显然,“寝汗”就是在睡觉的时候出汗。到了汉代,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一书中,形象地用“盗汗”来命名人们在睡梦中出汗的病症。

不过,并非是所有情况的盗汗都属于疾病,也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我们怎么来区分呢?比如说婴儿的皮肤非常的幼嫩,所含水分较多,毛细血管丰富,新陈代谢旺盛,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并不健全,活动后就容易出汗,这是属于生理性出汗。有的小孩入睡之后,出汗以上半夜为主,这种情况通常是血钙偏低引起的,这就要家长警惕孩子患上佝偻病。还有的小孩子以整夜出汗为特点,另外还伴有面色潮红、低热消瘦、食欲不振、情绪发生改变等症状,出现了这些症状极可能是患上了结核病。

当然,盗汗的情况并非只是发生在小孩子的身上,大人也会有盗汗的现象,而且表现各不相同。有的人是一入睡即盗汗出,有的人入睡之后后半夜盗汗,有的人是刚闭上眼睛一会儿即盗汗出。

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盗汗三种:


一般来说,轻型与中型盗汗,不会对身体构成太大的损伤,但重型盗汗病人,时间一长容易导致病情恶化,向“脱症”发展,更有甚者会威胁到人的生命健康,务必去医院做进一步的诊断。

轻型盗汗



在清晨5时许或在睡醒前一两个小时汗液易出。(图片来源:Thinkstock)

盗汗不太明显的人大多数是已经睡熟,或在清晨5时许或在睡醒前一两个小时汗液易出,出汗量较少,仅在醒后觉得全身或是某个部位稍微感到汗湿,醒后则无汗液再度泄出,通常这种情况不会让人感到不适。


中型盗汗

中型盗汗的病人,多数入睡后不久汗液就很快地泻出了,甚至会使睡衣湿透,醒后汗即止,将身上的汗液全部擦拭干净,再入睡即不再出汗。这种类型的盗汗,病人常有烘热感,热作汗出,醒觉之后就会感觉咽部发干。


重型盗汗



 


经常会伴有明显的供热感,心情烦躁,汗后口干舌燥,非常喜欢喝凉水。(图片来源:Thinkstock)



严重的盗汗病人,汗液非常容易流出来。出汗量大,汗液常带有淡咸味,或汗出同时混有汗臭,一夜数次替换睡装则不能进入睡眠状态,有个别重证病人能使被褥湿透,被褥较薄或用席子时,汗液甚至可在床板上留下印记。


非常喜欢喝凉水


刚闭上眼或入睡不久后,就会出现大量的汗液,汗出后即可惊醒,醒后汗液就有所收敛。再入睡可再次汗出。这类病人经常会伴有明显的供热感,心情烦躁,汗后口干舌燥,非常喜欢喝凉水。平时可伴有低热或潮热,颧红,五心烦热,消瘦,头晕,尿色深,疲乏不堪,尿量少,大便干燥。

需要大家了解的是,“汗为心液”,若盗汗长期不止,心阴耗伤是很严重的,应积极治疗。严重的盗汗病人在治疗的同时,还应该注意自我养护。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采用药物治疗期间,应加强必要的体育锻炼,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注意劳逸结合。在饮食方面,要从中找出与病有关的饮食宜忌规律,进行符合自身的饮食调养。


    枇杷养阴清热。(图片来源:Thinkstock)


2、如属阴虚、血热及阴虚火旺的病人,应禁食辛辣动火食物,千万不可饮酒,并多食一些养阴清热的食品,比如香瓜、枇杷、白芍、木耳、银耳等,以使汗腺的分泌功能在机体健康的基础上得到恢复。


3、适当调节一下居住环境的温度与湿度,如阴虚血热者的居住环境就应稍偏凉一些等。

4、被褥、铺板、睡衣等,应该经常进行拆洗晾晒,以保持干燥,并应经常洗澡,这样可以将汗液对皮肤的刺激降到最低。

5、一重症盗汗且长期卧床的病人,家属应该增加护理的关注度,避免发生褥疮。还应该仔细观察病人的面色、神志、出汗量大小,如有特殊情况应该及时告知医生。


6、食疗进补。在这里,我建议这一类人群服用桑葚茶,其配比是:桑葚子20克、糯稻根45克、五味子15克,煎水代茶。这款茶的主要作用是养阴止汗。
    来源: 网络 责编: Sunny

    一周点击排行